近來,大數據被炒得熱得發“紫”,只要和數據有關的事情全部都被冠以了“大數據”之名。從目前在中國開展大數據服務的情況來看,投身其中最積極、見效最快的是互聯網公司,尤其是BAT,因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擁有龐大的數據,是天然的大數據服務提供商,從大數據應用來看,精準營銷是目前用得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大數據服務。但應該說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僅僅是大數據應用這個汪洋大海中的冰山一角,甚至可以說是滄海一粟,我們要打開大數據應用的大門,讓大數據真正成為我們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石油”,開啟大數據之門,需要各界機構勇敢地聯姻ICT公司,需要大家跨界融合。
眼下,最值得關注的事情,是各種與大數據相關的聯合實驗室的建立。不久前百度與聯合國開發署建立了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研究的領域是環保健康,未來還會拓展到教育和災害管理等,首個項目是設立“百度回收站”應用,讓用戶手機一拍廢舊電器,就能夠顯示電子垃圾類別和回收價格,用戶填寫準確信息,就會有回收廠商進行聯系,破解電子垃圾回收難的問題。也是在最近,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與IBM建立了聯合實驗室,目標是利用認知計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相關技術,助力北京市加速霧霾治理。同樣是在最近,浪潮集團與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院建立 “現代物流大數據應用實驗室”,目標是運用大數據加速物流的智能化轉型。還是在不久前,電子科技大學與朗瑪信息公司建立醫療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目標是利用大數據破解健康難題。如此多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建立,說明一個重要的事實,即大數據利用需要“融合智慧”。大數據之難事實上是難在對數據的理解和分析上,如何建立每一個領域的大數據分析模型,如何獲得大數據的洞察,既需懂“數學”又需要懂“行業”,二者缺一不可,也只有各個行業與ICT企業融合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大數據中蘊含的“智慧”。而聯合實驗室的建立正是孵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智慧”最有效的路徑。
大數據是一個真正“融合”的產業,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ICT 產業都需要融合其他領域的智慧。而搶占融合的機會,也是需要趁早行動的,也是需要占位的。也許大家還記得當年阿里巴巴聯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額寶”的事,就在他們聯手推出余額寶后不久,各種理財的“寶”、各種消費的“白條”紛紛推出,向市場拋出了高回報的理財產品,但是誰也搶不走“余額寶”的頭籌,無論是用戶數還是資金量或是市場號召力和影響力,都沒能能敵過他們,就因為他們。在這個到處是“融合”和“混搭”移動互聯時代,你必須成為第一,才能摘得最大的果子,移動互聯網如此,大數據的利用同樣如此。要想搶占某個領域的大數據“山頭”,必須動手,現在就要動手。
在剛剛舉行的中國互聯網大會的大數據論壇上,盡管有很多業內人士看到目前中國的大數據應用,也潑出了很多的涼水。但就和所有的產業啟動發一樣,每一個產業的開啟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用戶接受度、數據共享、標準、缺位等等,而這些問題一定是在產業不斷推進不斷演進的過程中不斷克服,不斷解決的。只有走出去、邁開步子,才有可能知道路上的絆腳石,先搬哪一塊,用什么方法搬,走一步解決一步,大家一起探索,大家一起推動,才有可能真正迎來大數據應用的春天。而要擁抱大數據,推動大數據的發展,現在需要讓ICT與其他各個產業界都勇敢地擁抱對方吧,大家一起來“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