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顯示,截至2014年7月,P2P網貸投資的數量約為29萬人,行業存量資金為337.6億元,比2013年增長近一倍。目前成交額超過1億元的P2P平臺有30家,成交量超過70億元,占總成交量的52%左右。預計到2014年底行業月成交額會超過300億元,全年累計成交額將超過3000億元。
隨著P2P網貸平臺的遍地開花,有關P2P行業的發展問題也越發引起人們關注。據網貸之家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旬,全國各類P2P借貸平臺1184家。共有55家網貸公司出現提現困難、關閉甚至是跑路現象。
記者就此走訪了以南京特易貸為代表的數家業內知名P2P網貸公司,希望探尋繁榮的P2P行業背后的實際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P2P網貸平臺綜合利率正趨回歸理性
目前,P2P企業多分部在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山東、湖北、江蘇、福建、湖南、河南、江西、河北、重慶等地,其中,廣東占28%,北京13%,上海10%。
據特易貸CEO周建介紹,目前P2P行業現狀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借款人成本太高、行業飽受詬病。其在參加日前的江蘇互聯網金融名家大講堂活動時提到——“經濟活動包括三個環節:生產制造、商貿流通、終端消費。大部分的P2P企業把市場定位在終端消費環節,走著高息覆蓋高風險+高成本的道路,他們是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助推者,也是風險定價的踐行者。小額分散的方式去放高利貸是民間金融,但是市場是不可持續的,也是無法持續規模化的,可持續的信貸業務應當是滿足客戶的正面需求、讓客戶用得起,以及與客戶共同成長。”
根據網貸之家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網貸平臺綜合利率繼續下跌至17.84%,環比6月下降70個基點,整體趨于理性,與周建觀點不謀而合。
大數據將是P2P行業的殺手锏
P2P網絡借貸平臺要想實現穩健經營,建立完善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風險管理就是P2P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實地調查是控制信貸風險的最關鍵一環,同時也是P2P公司行政成本最高的一個環節,但是隨著未來P2P公司接入央行征信中心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變。
日前,央行征信中心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P2P將納入央行征信體系。而多家P2P網貸公司負責人也表示,通過NFCS(具有央行背景的上海資信有限公司建立的全國首個網絡金融征信系統)、P2P接入央行征信預計會分兩步走,即上海資信先對網貸平臺數據進行集合,為以后納入央行征信做前期準備。
與接入央行征信中心相比,對于大數據的應用更加引人關注,這一最新概念的運用也許將改變整個P2P網貸風控體系。據特易貸CEO周建透露,特易貸目前正在建立一個大數據庫,收集各種類型借款人的信息,統計他們的逾期率、信用度、還款能力等,在這個數據庫里也包含其他各種類型的數據,數據往往比言語更具說服力——“它不僅能夠提高業務審批效率,降低信貸業務成本,而且能提升用戶體驗。大數據在行內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有信息封閉、隱私、低維度、不完善的社會征信體系和不健康的信用環境等困境,目前的數據更多用于否決用戶,還沒有作為通過審批的決定因素。然而,大數據的應用將會是P2P行業競爭者們的殺手锏。”
新聞背景:關于特易貸
特易貸,全名為南京特易有信金融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致力于解決城市消費客戶的升級消費需求和小微企業主的經營性貸款需求,提供各種針對性的產品。公司總部設在南京,現在在江蘇宿遷和揚州、福建泉州有三家分公司。
特易貸從2013年初引進一套適合P2P網絡借貸特點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從風險文化、風險偏好,到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再到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全面的風控體系。特易貸獨創的比肩德國IPC標準的微貸技術,能夠有效的識別和控制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在每個開展業務的城市都設有獨立的風控小組,堅持對每筆業務實地調查、交叉檢驗。同時,風控專員利用自身的專員知識和調查過程掌握的信息為借款人編制資產負債表、現金流表和損益表。這套微貸技術重點關注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從而破除抵押物崇拜的粗放借貸模式。
特易貸按照借款主體風險等級不同,提供不同的產品:金額分為微貸3-50萬和小貸50-500萬,利息在12-18%,借款期限是3-24個月,保證方式包括抵押、質押、保證、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