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捕鼠升級”的風聲,牽動著基金行業的神經。近期證監會大數據稽查加力,不禁使弱市下的公募基金經理們“人人自危”,昨天,“已有200只基金的掌門人請辭”的消息,再次引發行業關注。但行業內人士表示,數據來源不明,難以證實。對于投資者而言,基金“老鼠倉”頻現,使公募基金公信力大失,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應理性看待監管正面效應,積極面對和適度調整相關基金投資才是良策。
基金經理離職護照被暫扣
“老鼠倉”(Rat Trading)是指莊家在用公有資金拉升股價之前,先用自己個人(機構負責人,操盤手及其親屬,關系戶)的資金在低位建倉,待用公有資金拉升到高位后個人倉位率先賣出獲利。自去年年底“馬樂案”東窗事發至今,據不完全統計,被調查或傳聞涉嫌“老鼠倉”的基金經理已多達數十位。這些基金經理中,不乏曾經的投資總監以及“80后”精英。
進入2014年后,始于去年11月的這輪史上最大規模的基金業“捕鼠”風暴不斷發酵升級。
春節前易方達原副總經理陳志民被曝攜款跑路;3月,去年冠軍基金經理厲建超被查;“五一”前,華寶興業原基金經理牟旭東被查;最近又傳華夏原基金經理羅澤萍、海富通離任或離職基金經理涉嫌“老鼠倉”;甚至有著“私募一哥”之稱的徐翔和曾被譽為“基金一哥”的王亞偉,都傳被監管機構調查。
5月9日下午,證監會通報稱2013年以來,共受理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案件線索38件,且已陸續啟動調查。三起資產管理行業相關人員涉嫌“老鼠倉”案件同時被披露,其中公募基金經理兩位,分別有光大保德信錢鈞、嘉實和上投的歐寶林。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對外承認:“自2013年9月份以來,我會根據相關線索發現了一批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非法謀利的嫌疑賬戶,其中部分賬戶與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個別基金存在關聯。目前,相關調查工作正在依法進行中。”
在諸多“老鼠倉”中,匯豐晉信基金經理鐘小婧一案最吸引眼球。不僅因為她做“老鼠倉”反而虧了8萬多元,而且她每次都晚于自家基金買入股票,成了“活雷鋒”。也有股民由此感慨:作為專業投資機構的基金經理,做“老鼠倉”居然賠錢,可見目前股市“賺錢太難了!”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行芬介紹,截至目前,由于此次稽查涉及基金公司、資產管理機構較多,相關基金公司的風險管控措施已然升級,離職基金經理護照會被原公司暫扣,而內部控制和安防也明顯升級以應對監管。證監會本次大手筆的稽查行動,打擊了證券市場中存在已久的違法違規行為,其監管力度之強、涉及公司之多較為罕見,也凸顯出監管層的堅定執法、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堅決清洗違規的決心。
7成公司基金經理有“變動”
隨著“捕鼠”風暴的升級,今年基金經理的變更也創出一波小高潮。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5月16日,今年基金經理變更事件共有427起,其中離任有226起,涉及到了56家基金公司,而目前已經發行公募基金的公司為81家。這意味著在不足半年的時間里,69%的基金公司發生過基金經理變更。在離任的基金經理中,有18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在任時間不超過1年,118只基金經理在任時間不超過兩年。
據分析,今年基金經理變更特點鮮明:總量大,涉及公司多,且有較多大公司基金;主動管理型的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變動最頻繁;春節前后為傳統離職高峰,4月后年終獎后呈現又一波小高潮,符合正常跳槽時機。但從基金經理離任的月度來看,1月份為77位,2、3、4月份分別為35、42和62位,5月1日至5月15日,目前為10位。
此外,大公司資深經理離職呈現遞增之勢,行業內資深經理人所剩不多。今年以來除了南方基金投研團隊相對穩定外,嘉實、博時、景順、易方達、華夏、大成基金經理變更均超過14起。而中型基金公司中,海富通、信誠兩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變更數量較多,排在了前列。博時先后共10位債券型基金經理離任,創歷史之最,其次是嘉實、海富通基金。
基金經理變動和高管更替本是行業常事,而近期隨著“老鼠倉”監管風暴的升級,基金經理變動的行業負面影響被夸大,且對今年以來的基金經理變動的評論也顯失客觀。此次涉及“老鼠倉”的較敏感的幾個公司確實帶來團隊的較大變動,給基金投資帶來風險,投資者需要積極回避,但是對于正常基金經理變更,基民投資者仍需客觀看待,理性選擇,以保證投資組合風險最小化。
大數據“捕鼠”一抓一個準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圍繞大數據“捕鼠”逐漸成為行業人士關注的焦點。
市場人士認為,此輪“老鼠倉”的曝光遠未結束,隨著證監會調查的深入,或將有更多“老鼠”被發現,波及大量資產管理機構。業內人士稱,大數據捕鼠大致分三步:首先是通過對網絡信息和交易數據的分析挖掘出可疑賬戶,其次通過分析交易IP、開戶人身份、社會關系等進一步確認;最后進入調查階段。
“首先是通過模型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和交易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一般的投資者不可能與基金公司交易的股票高度近似或相關,由此挖掘出可疑賬戶;第二步是通過分析交易IP、開戶人身份、社會關系等進一步確認;最后進入人工調查階段。”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說,只要大數據發現可疑賬戶,即能被監管部門鎖定,再加以交易記錄的調查,“老鼠倉”往往是“一抓一個準”。
據了解,上交所和深交所目前各有一套證券交易監控系統,系統集成了交易、登記、結算數據和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相關信息。上交所異動指標分為4大類72項,敏感信息分為3級,共11大類154項;深交所建立了9大報警指標體系,合計204個具體項目,其中包括典型內幕交易指標7個,市場操縱指標17個,價量異常指標15個。一旦出現股價偏離大盤走勢,交易所會派人立即查探異動背后是哪些人或機構在參與。交易所針對“老鼠倉”等交易行為還建立了專項核查和定期報告制度。
正是由于大數據出手,使得查找“老鼠倉”的效率幾何級數提升,而且追溯時間可推到七八年前甚至更長時間。因此近期許多被調查的基金經理犯的案子,往往為多年前的事。“這種刨根問底、溯及既往的能力,使得不少早年搞過"老鼠倉"的基金經理,這兩年紛紛離職以逃避懲罰。”王群航說。
“捕鼠”風暴升級,將對行業起到凈化作用,對投資者來說是絕對的“好事”。王群航認為,任何行業都有蛀蟲,基金業的“老鼠”畢竟是極少數,投資者可仔細分辨基金經理變動公告,多數基金經理因公司內部調整導致職務變動,而對“捕鼠”傳聞后發生“個人原因”辭職者,就要區別對待其掌管的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