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種異常的氣氛在券商、保險公司、基金以及其他投資機構蔓延。監管部門借助“大數據”,可將基金經理所提供的所有親屬賬戶納入監控,并對這些賬戶進行監控,圈定特定賬戶是否存在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的行為。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老鼠倉”核查風暴是證監會在金融體系改革中的又一次“亮劍”,監管層已經開啟對于證券違規違法的“零容忍”模式。
保險基金陷入“老鼠倉”風波
根據5月初證監會通報的查處情況,2013年以來受理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案件線索38件,并陸續啟動調查工作。此類案件性質惡劣,嚴重影響了投資者信心;涉案人員范圍擴大,呈現鏈條化;涉案金額巨大,涉及機構數量較多。近期調查的最大涉案金額為10多億元,最小涉案金額超2000萬元,涉及基金公司10余家,涉及保險資管兩家。
2014年4月,中國保監會發出《關于開展保險資金運用操作風險排查的通知》,要求各保險集團、保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對2010年以來的資金運用是否存在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行為展開風險排查。相比基金行業,保險業并沒有明文禁止從業人員進行證券投資。這使得近期公布的幾起險資“老鼠倉”案件中,涉案金額巨大。
此前的5月9日,證監會通報平安資管原投資經理張治民“老鼠倉”案,涉案金額達4.87億元。而在5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通報,發現一起保險公司人員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操控“老鼠倉”的嫌疑人曾某落網,趨同交易累計成交金額約2.97億元。有媒體報道稱,曾某為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部總經理曾宏。這是今年曝出的第二例險資涉案“老鼠倉”案件。
通報稱,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犯罪嫌疑人曾某利用擔任某保險公司權益投資部門總經理的職務便利,管理人壽資產和人壽養老企業年金賬戶的122個股東賬戶并負責進行股票投資。其間,曾某伙同其妻劉某在外開設“王某”股票賬戶,操控該賬戶先于、同步于或稍晚于其負責管理的年金賬戶買入或賣出股票79只,趨同交易累計成交金額約2.97億元。
打擊“老鼠倉”未停歇
濟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近期“老鼠倉”案件涉及的是過去發生的交易行為,并不會影響行業的發展。王群航表示,這次對“老鼠倉”行為查處能從2009年查到現在,歸功于大數據,是技術和認知的提高。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可以對原有的監管方法進行修改和提高,從而防范“老鼠倉”。可以借助新的觀念和技術手段,將基金經理賬戶監管放在基金公司內部,或者委托第三方監管、交易所監管。例如,交易所現在有大量監管人員,也具備技術條件,可以做到實時監控。
大數據時代加強了對“老鼠倉”監管和防范能力,但今年以來的檢查風暴并非首次。從2007年起,基金行業平均每年曝光一起基金經理“老鼠倉”,而2009年監管部門在這方面的監察力度顯然有所加強。2009年,深圳證監局就曾對轄區內的基金公司進行現場檢查。之后,三位基金經理被曝出涉嫌利用公司信息從事內幕交易。而在此之前數月,基金經理張野因“老鼠倉”獲罰,被取消基金從業資格,沒收違法所得229.48萬元,并處400萬元罰款。
證監會當時的通報顯示,2009年證監會共計對13家基金公司進行稽查,對14名從業人員處罰,包括2名總經理、4名副總經理、4名督察長、4名基金經理。當時,業內掀起了一波監管升級的風暴。各基金公司在內部紛紛重申合規紀律、嚴格直系親屬投資股票情況上報制度,采取在投研部門加設攝像頭、加強網絡管理、為投研人員更換新的電腦硬盤等方法,防范內幕交易。
分析人士認為,對證券市場打擊內幕交易行為、基金經理“老鼠倉”行為,是一個持續的日常性工作。顯而易見,監管層已經開啟了對于證券違規違法的“零容忍”模式。此次“打鼠風暴”這也是證監會在金融體系改革中的又一次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