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隨著金融行業不斷觸網,互聯網金融已經顯示出誘人前景。雖然從總量上來說,亞洲金融目前仍無法與歐美國家匹敵,但從增幅看,未來亞洲將會超越歐美,其中,互聯網金融在亞洲的金融業發展中將大有所為。
在人口稠密的國家,人們會有一個相同的體驗:無論是去商店買牛奶還是去銀行開賬戶,用在排隊和交通上的時間很長。因此,在線下做一件事情可能會花一兩個小時,且整體體驗不一定好;電子商務則可以使客戶在做同一件事情時,省下不少的錢和時間,因為交易更透明,客戶體驗也更好。這就是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所在。
一個人在線下做的事,不能夠成為有價值的數據。而客戶在線上的行為活動,卻很容易讓人通過大數據去了解、掌握。在信用環境尚不如歐美發達的中國等亞洲國家,電子商務能夠讓你更了解客戶,也更了解風險。例如,某人的電話號碼經常變更,表明這個人的穩定性較差。因此,互聯網金融能夠創造新的、能讓我們更了解狀況的數據,同時可以提供成本更低、品質更高的服務,其未來可以覆蓋的市場是無法估量的。
互聯網金融1995年起源于美國,至今約有20年歷史。從最初的網上銀行到現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眾籌網絡及“個人對個人”信貸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例如,1998年成立的美國貝寶公司目前已在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1億個活躍賬戶,2011年交易額接近1200億美元;而作為互聯網金融最大的亮點之一“個人對個人”業務,無論是在美英發達國家,還是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都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根據美國官方披露的數據,美國三大“個人對個人”公司之一的“成交”公司,截至2013年已累計發放貸款27.3萬筆。
當然,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也令一些隱藏已久的風險逐漸凸顯,諸如網貸平臺“跑路”等事件時有耳聞,如何填補這一領域的法律監管真空成為各國面臨的一個挑戰。從短期目標來說,監管部門應盡快劃出底線以控制風險,例如,對從業人員和平臺系統設立標準,避免期限錯配等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的行為;從長期目標來說,應遵循“二八原則”,運用創新的思維和手段防范80%的風險,如建立監控平臺對交易進行實時監控、對接征信中心等。需要強調的是,互聯網信用體系的建立,對于有效防范風險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掌握數據的各網絡平臺之間要相互開放、共享,進而得以有效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并控制風險。
互聯網金融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未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