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和尚問方丈:“師父,我念經的時候可以吸煙嗎?”方丈怒道:“不行!”另一小和尚問:“師父,我吸煙的時候可以念經嗎?”方丈:“當然可以!”…
從投資陌陌、微博到親自操刀推出來往、釘釘,阿里對社交一直魂牽夢繞但也頻頻碰壁,一直不得其法。
不過用戶會買賬嗎?
從社交轉向電商總是很容易。微信火了之后,微店、微商一下子如雨后春筍般的冒出來。各種代購、各種面膜在朋友圈不斷刷屏,雖然不勝其煩。但這種向電商轉換的過程至少很流暢。就像在Facebook上開f-stores、在微博上賣衣服一樣。在不擾民的情況下用戶是能接受的。
但從電商轉向社交卻并不容易。無論阿里旺旺的裝機量達到幾億,用戶都不可能會用其和朋友聊天。支付寶想做社交同樣崎嶇。
這是由用戶的心里狀態決定的。上學的時候,老師想批評你總是會用一段表揚的話語作為鋪墊:“小明,最近你和同學相處不錯,大家對你當班長也都比較認可,老師也比較滿意。但是有一點,成績下降比較厲害,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這樣小明可能會虛心接受;如果換成“小名,你的成績最近下降比較厲害,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雖然你跟同學相處融洽,大家對你當班長也比較認可,但是有什么用呢?”這樣說的后果就是,如果碰到一個脾氣不好的小明,可能會像夏洛一樣直接把老師都給打了。
社交、溝通、交流,這是從人類誕生的時候就開始了,雖然不一定有語言,但卻并不妨礙溝通。因此社交屬于低級的狀態。但做生意卻不是開始就會,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有交換,剛開始以物易物再到有貨幣。電商本質上是生意,屬于人類的高級階段。因此你可以吃飯的時候就把生意談了,但開會的時候你卻很難想象每人端著一碗飯的場景。會議的時候思維比較集中,吃飯時的放松不利會議的進行。
微信的電商就是吃飯的時候把生意做了的那種,不幸的是,支付的社交顯然屬于開會端飯的奇葩場景。正是由于這樣一種原因讓用戶對使用支付寶社交產生了一種心里的不適感。這種扭曲讓用戶對支付寶的社交一開始就有抵觸。
另外,從金錢觀上來看,中國人骨子里雖然愛錢,但不會擺到明面上來,所謂談錢傷感情。阿里隔著屏幕就撲面而來的濃濃電商味,讓我們怎么能在支付寶上愉快的聊天談感情。
而如果阿里只是把社交作為對騰訊戰略性的防御,顯然定位就比較尷尬,社交產品就不會有大的突破。打敗微信的不會是另外一個微信,來往的失敗可想而知。更何況,現在支付寶的社交還只是來往的一部分,因此用戶更不可能,也沒必要從微信遷到支付寶。
總之阿里的處境就像段子里的第一個小和尚,雖然兩個小和尚最后都是“念經+吸煙”,但從社交做電商,易!從電商做社交,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