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不多說。昨天螞蟻金服發布金融云,小編在這里呆了一天,無非是希望得到以下幾個答案:
金融云是什么?(噗,怎么又是一朵云)
螞蟻金服憑什么提供云服務?
為何要在此時推出云?
誰會是金融云的用戶?難道是阿里掛在嘴邊的那群“小微企業”?
螞蟻金服自身將得到什么?得到所謂的生態?
官方圖片是這么解釋的。
螞蟻金服的金融云,技術脫胎于阿里云。它的客戶是小微類金融企業,供它們嫁接在這個云之上做開發,做生意,管理上下游,直面用戶。
螞蟻金服集團總裁井賢棟同時發布了“互聯網推進器計劃”,可以說是對螞蟻金服此次舉措的一個概括,現在有200多家金融機構將相關服務遷移到了金融云上,未來5年希望幫助1000家金融機構向“新金融”升級。
根據上午的發布與下午為時1個半小時的媒體提問,很容易感受到,為了構建又一個“云”,螞蟻金服正在歡快地向大家示好。井賢棟說,以后大家的關系“是助力而不是顛覆,是融合而不是競合,以前的互利還不夠,要達到真正的深入融合,不僅是業務,還有數據、風控、資本層面。”
表達到位,表情也到位。巨頭的示好還真是很誠懇呢。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集團的心比較大,喜歡從平臺入手去做事,不管是菜鳥還是螞蟻。而“云”又是平臺的一種升級版本。2014年底螞蟻金服成立,被稱作走勢驚人,芝麻信用公測、招財寶破千億、余額寶規模超6000億、收入恒生電子、成立螞蟻達客、開辦網商銀行……現在螞蟻金服的個人理財包括余額寶、招財寶、存金寶、螞蟻聚寶、螞蟻達客、網金社;面向小微公司又有網商銀行及螞蟻小貸等。
布局越來越全面,也真正地成為了“金服”,井賢棟說,螞蟻金服目前服務于各類小微公司18萬家,打算年底達到50萬家,5年達到1000萬家。
螞蟻金服是如此理解“云”的:金融云類似于早年的蒸汽機或者發動機,它的存在歸根結底是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會搬到云上,小微公司和商家正在經歷這樣的轉變,螞蟻金服只是借到這個時機,將它們拉到自己的云上面。
而它能帶給合作伙伴的是什么?整場發布都在強調技術。
支付寶曾經歷過每三年一次的轉型。2005-2007年是第一代架構,即互聯網電商支付;2008-2010年為第二代,仍然服務于互聯網電商支付,但是更加推進服務于民生的各種付款應用,同時開始需要大數據的支持;2011-2014年轉變為互聯網金融,這時推出的產品如余額寶,網商銀行,芝麻信用等。
這些年它最大的收獲是讓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這種積累被概括為:10年時間,200位工程師,通過分布在30多款產品里面的3000多個功能的歷練。比如,螞蟻金服所積累的大數據會幫客戶看清自己的用戶,生兒子的司機出險率大于生女兒的司機,朋友圈經常變動的用戶出險率大于人際交往較為固定的用戶……“我們能敏銳地把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問題聯想起來,這就歸功于10年的積累。”
井賢棟著重說明,在技術的積累下,金融云會將自己的“風險管理能力”共享給云上的小微金融機構。包括已經有很多人在使用“蟻盾”,這是一款幫助機構及時發現有欺詐嫌疑用戶的產品。
還有“賬戶安全險”,0.88元的保費可以保100萬元。這款產品是螞蟻金服與保險公司共同推進的,也是利用大數據去計算出有300個小的環節容易出現賬戶安全的隱患。只有與互聯網技術結合去進行精算,才會有如此夸張的費率。
除了技術還有產品。金融云上的金融機構如果想要做移動端,螞蟻金服將提供“組件化”的服務,也就是把一些功能模塊化,只需要將這些功能模塊內置進去。發布會上技術大牛介紹,90天的開發時間縮短到7天,讓你的產品品質向支付寶看齊,最大程度上減少閃退率,省電,實現弱網優化……甚至還有幫你push信息,保證1億用戶3秒觸達。
真的如此美好?
鑒于這朵云剛剛發布,只能靜觀其變。螞蟻金服奉獻了服務,自己則賺了生態,而這個生態未來將會是怎樣的?集裁判、運動員、場地提供者于一身的螞蟻金服,與小微金融機構的關系將如何維持?
提問環節,螞蟻金服的高管團隊并沒有說太多。Lucy姐(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兼CEO彭蕾)最后給出了一個回答:有一種方法叫做“用自營的方式做平臺”,例如螞蟻金服的網商銀行有很大的開放性,容納更多伙伴進來,既是“自營”又可以算作“平臺”。她自己認為,自營和平臺其實并不是一個絕對的、非此即彼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