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被視為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方向。2014年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將智慧城市納入國家級戰略規劃。雖然當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紅紅火火,但在推進過程中,仍普遍面臨諸多瓶頸和短板,如“千城一面”、“重建設、輕應用”、標準規范缺失等,特別是政府數據資源的不夠開放和共享,“信息孤島”等現象,成為制約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突出問題。
互聯網+政務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這一新型的政府服務百姓方式,與傳統方式相比較,互聯網+政務服務下的智慧政府大有不同,智慧政府會給老百姓的政務需求帶來改變。
傳統政府與智慧政府之間的差別
首先,新型智慧政府借助了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這四種技術引入到政府管理活動中來以后,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政府中它的存在的形式以及組織形式。所以打造整體政府,開放政府和協同政府,往往就要打造智慧政府。
第二,傳統政府是分散而且各自為政的。在互聯網時代的智慧政府,完全可以是一種無縫對接的。政府服務借助網絡技術以后,通過流程再造,簡化流程,通過一號受理,一號申請,一網同辦,節省了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極大的方便了企業、老百姓在政府辦事。
第三,傳統政府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受時空限制的。過去我們政府有上傳下達,上邊指令傳達不到,下邊就辦不成事情。智慧政府則可實現網上24小時服務,特別是很多資本化,我們到智能這個程度以后,很多自動的渠道,這個過程完全自動的,現在很多地方搞了中轉級,24小時提供服務,你中轉級一辦事,違章消分,開車違章了,在下邊辦都可以,所有網絡互通,不受上傳下達的限制,打破時空限制。
比如說,過去我們想要到北京市去辦事,就必須要到北京來,未來我可能在上海就可以辦理了,在國外都可以辦,這種服務形式打破了時空限制。所以這些我認為都是我們現在講的智慧政府和傳統政府一些重要的區別。
互聯網+政務與智慧政府的關系
智慧政府是一個新概念,它是基于公共屬性的政府,它行使公共權力,代表公共利益,管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務,維護公共秩序,承擔公共責任。另外,智慧政府的本質是感知、融合、共享、協同和智慧,各個系統要相互融合到一起,不能形成信息孤島。
各個資源在部門之間能夠共享,跨部門協同,提供智能化治理,智慧化服務,通過這個目標,提高老百姓的便捷感,安全感,獲得感,公正感和幸福感,在提高政府工作能力,政府的公共政策能力,社會治理能力,公共服務能力,民生服務能力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的增長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講,智慧政府它不僅僅和傳統政府有根本性區別,而且它還可以提供全新的服務。
智慧政府的實際中的應用
在具體應用方面,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國脈研究院推出了第二屆互聯網+政府評審案例,對此,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指出,互聯網+政府是港務圓發的文件,先規范,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大數據戰略,使全國政務信息化能夠按照這樣一個新的模式來推進。
“這兩年各個地方有很多很多創造,所以在門戶網站評價基礎之上,又搞了互聯網+政府服務的一些典型案例,這些典型案例都是典型應用,在某一方面,在互聯網+政府服務的某一方面比較好的。這種對全國引領作用還是很重要的,很多地方,看了典型案例以后他可以模仿、學習、借鑒,至少他按照他本地區結合本地,但是其他地方確實是讓他們少走彎路。”他說。
互聯網+政務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通過互聯網+政務的結合,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整合原本割裂在不同部門的數據,并加以分析。生成政務數據,把數據轉化成生產力,用于改善公共服務,突破傳統政府的禁錮,成為老百姓真正信服和認可的新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