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物理世界和網絡世界的DNA。發現數據DNA、重組數據DNA,是人類不斷認識大數據、探索大數據、實踐大數據、挖掘大數據、實現數據大價值的持續過程。”2014年10月29日,第27期“信息化大講堂”活動在北京大學燕園大廈舉行。本次的分享嘉賓是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主任、和君商學院社會導師陳新河先生,他與大家分享了“數據驅動新商業世界”。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 陳新河
在開始分享之前,陳新河先生首先解釋了為什么分享題目中是“數據”而不是“大數據”,因為今天的大數據很快就會成為明天的小數據,人們應該反思大數據,大數據是這個時代的標簽,在大數據時代人人要樹立:數據意識、數據思維、數據決策、數據行動。其實數據行動古今中外早就有,他舉了約翰·斯諾使用病例分布的標點地圖法找到霍亂傳染源與中國經濟社會的胡煥庸線等相關實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演進,不斷拓展了人類的在線空間,而傳統行業不斷被改造或顛覆,網民數量不斷增加,應用類型也不短增加,這就導致目前的數據源異常的豐富,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與此同時,數據能力也不斷地提升,而數據機制不斷的被挖掘,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是大數據的活化劑,云計算的出現,也帶來了計算模式的變革,這為大數據提供了強勁的計算引擎。
緊接著,陳新河先生提到現在是消費IT引領IT潮流,企業IT時代是從1981年-2007年,消費主體主要是企業級用戶,主要特點是管理數字化與IT資產化,而從2007年至今,是消費IT時代,消費主體是普通消費用戶,特點是產品數字化與數據資產化,而產業規模也達到了十多億美元。企業的數據也從內向外不斷的延伸,所有交互節點都能產生數據,數據量激增,隨著企業IT1.0時代向企業IT2.0時代的轉變,數據開始驅動業務。同時他也提到人類活動不斷向網絡空間遷徙,數據是物理世界與網絡世界之間無縫融合的DNA,高速無線寬帶讓無處不在的高速數據接入成為可能;智能終端讓終端用戶享受更多樣化、更高級的應用;云計算實現IT/CT深度融合,實現隨時隨地的體驗交付;物聯網讓人人互聯向物物互聯/人物互聯延伸。在這個過程中,物理空間加速向網絡空間映射,通過數據分析實現精準營銷。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各行各業都紛紛開展大數據應用,政府、銀行、電信、保險、能源及公共事業、醫療保健、零售等眾多行業,國內外的大數據應用也初見成效,陳新河先生分別從不同行業的成功實踐案例為在場的做了分享,細致分享了各行各業在大數據時代新的舉措,以及大數據帶來的好處,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大數據應用處于初級階段,當然也有很多的大數據創業公司出現了,他也與大家列舉了很多大數據創業公司,大數據產業可劃分為六大類,共38中產品,分別為:大數據基礎設施類、大數據分析類、大數據應用類、大數據數據源類、跨基礎設施分析、開源項目。
在分享的最后,陳新河先生從國家戰略層面為大家解讀了未來的大數據發展方向。人們認識到大數據價值具有很強的“應用驅動”特征,數據通過開放、開發和利用,就能產生成倍的價值,反之,數據沉淀不用,其價值無法發揮和體現出來。他分別與大家分享了美國、英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大數據戰略,各國政府掀起開放數據運動,促進經濟,激發創新,提高透明度。
嘉賓合影
分享結束之后,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朋友們也紛紛提問,陳新河先生紛紛給與了詳細的解釋,最后,各位嘉賓與分享嘉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