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了CEO干什么,COO干什么這一對,又寫了CTO干什么,今天給大家八八CIO干什么。咱們總是一對一對的寫,以有對比性。
一、解讀CIO三個字:首席信息官
1、什么叫信息:各種源都是信息。有本書叫《信息簡史》,鼓聲與文字、字典與密碼、計算機二進制、DNA與化學元素、電報電話與宇宙微波,都是信息。對于CIO來說,企業產生的音頻與視頻、文字與文檔、格式化信息與非結構化信息,都算CIO管理范圍。管理就要收集和存儲。
2、什么叫數據:數據是經過處理后的、規整的信息。信息有了抽象模型,不管這種規整是時序狀,還是二維狀,還是KV狀、樹狀、星狀、圖狀、環狀...。
3、什么叫知識:知識大部分都是隱性的,需要萃取出來。有的是從人腦里經過總結分享萃取出來,有的是從數據經過人腦經驗分析判斷萃取出來:
從容量上來說:信息量>數據量>知識量。
從價值上來說:知識>數據>信息。
所以說,要說CIO的職能,這個是最大范圍(信息收集、數據處理、知識萃取)。
二、從現實回歸到理論
CIO三大職能:信息收集、數據處理、知識萃取,太抽象。那我們看看現實:
1、信息收集:音頻視頻信息收集(視頻會議/視頻監控、音頻/錄音、含電話)、文字信息收集(郵件、IM、IT系統)、信號數據收集(傳感器)、信息傳輸(有線辦公網絡、無線WIFI、服務器網絡以及路由器)
2、數據處理:數據計算輸入設備(服務器/存儲/PC)、數據輸出辦公設備(打印機/復印機/投影)、主數據平臺建設、云計算平臺建設、大數據平臺建設
3、知識萃取:企業業務流程梳理與電子化、規范制度與最佳實踐的萃取與沉淀、報表設計/BI商業分析
4、安全:信息收集及網絡傳輸的安全、信息存取修改訪問權限安全、信息資產保全(備份與恢復)
這些事情,都需要:需求調研、戰略規劃與預算規劃、立項評審與招標(自研)、實施部署與培訓、持續運營與支持、持續運維監控與異常排除
三、CIO構建的職能組織
過去,只有IT經理,只管一個IT部門(有時候也叫信息科),現在隨著專業化和細分,現在有了CIO。那CIO典型的管轄組織有哪些:
1、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部:服務器/存儲、網絡/路由器、服務器端系統軟件及中間件、服務器端安全
2、辦公桌面建設與運維部:無線WIFI/有線辦公網絡、視頻會議/音頻電話、桌面操作系統/辦公軟件、桌面安全
3、應用系統建設與運維部:主要是ERP/財務/HR/CRM/SCM、OA工作流/內部辦公門戶/知識門戶/IM/郵箱、知識門戶運營/知識萃取、應用安全
4、大數據部:由過去的應用系統建設部抽離報表設計/BI商業分析團隊,再加入業務流程梳理團隊,再加入大數據技術平臺建設團隊,構建新的大數據部。原關系型數據庫服務器端運維的職能,仍然歸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部。
知識萃取團隊只負責最佳實踐經驗的萃取,不負責業務流程與規范制度梳理,也不負責報表設計/BI商業分析。
四、CIO當下在聚焦關注什么
1、云計算:什么業務場景適合用公有云,什么業務場景適合用私有云。公有云和私有云怎么打通,安全性怎么保證。
2、大數據:大數據技術平臺建設、大數據倉儲建設、主數據管理與治理、數據建模、數據分析
3、移動與SaaS:在已有ERP現狀下,什么業務場景需要安排在移動端,什么業務場景需要安排在SaaS端,什么業務場景仍然保持現有ERP現狀不變。在新的變化中,如何保持移動、SaaS、現有ERP之間的最小規模的IT改動
4、電商與消費者社區:如何從CRM擴展到電商,如何從客服中心與輿情中心擴展到消費者社區,如何建設微商App和微信服務號
5、智能硬件與傳感器:怎樣收集遠程數據、現場數據、生產設備數據;如何通過多種形式的、無處不在的智能硬件,達到最小人工輸入,最大化最方便的場景型數據輸出與查詢
五、CIO與COO關系
我之前也說過偏內部管理職能的COO,其中有三項工作和CIO非常密切:
1、項目管理/計劃管理:戰略級重點項目預算、考核KPI設定、計劃、里程碑產物、報告、定期檢查、協同推進、風險預警、異常排除、考核
2、規范制度管理:標準流程規范制度建設與發布宣貫、知識管理/數據庫建設、質量管理、事前事中風控/事后審計、IT建設協同
3、財務管理:成本管理/費用管理
這三項工作,都需要強烈的信息化工具,利用計算機的:可流程固化、可歷史信息追溯、可設定條件自動預警,這樣工作才能做到P(目標與計劃)D(推進執行)C(檢查)A(改進分析與改進執行)。
但是,有兩項工作可能有沖突:
標準流程規范制度建設與發布宣貫
知識管理/數據庫建設
有時候,COO有自己的團隊(一般COO會之間建立并管理質量保證團隊),那么CIO極有可能就會失去這部分職責。
當然,如果企業沒有對內管理的COO,那就謝天謝地了,CIO就能做事實上的COO了。
六、CIO和CTO關系
CIO偏業務,CTO偏技術,這個民間傳說我不信。因為既然都是CXO級,那么在:業務洞察與戰略規劃、團隊與項目管理、技術平臺建設與數據分析方面,都有一定功底。除非CTO是個假頭銜,只是技術總監蓋個帽子。而且我也認為CIO也并非強項于業務,因為很多CIO并未真正負責業務流程梳理和規章制度知識沉淀,如果CTO和CIO同樣在企業內任職,同樣理解業務,最理解業務的應該是業務部門老大,CTO和CIO應該都是半斤八兩不分伯仲。
另外,傳統企業沒有CTO,只有CIO,這個民間傳說現在也破壞了,因為電子商務的出現。企業要開展電商,但業內幾乎沒有成熟的電商套件(從前臺商城/訂單發票/支付到后臺倉儲/物流/配送/客服)。因為能做大的電商基本是橫掃某個行業了,所以該行業就沒有太多采購電商套件的需求。而某個行業電商做不大,那采購電商套件的需求量也不大。而且中國電商環境是國際上前所未有的,沒有可借鑒的成熟產品,只能自己創新摸索。而且由于風投的推動,中國電商的攻城略地很快,所以逼迫電商必須擁有自己研發團隊快速研發,而非采取立項、外采談判、實施、培訓。所以這就是電商套件這么多年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所以處于發展中的企業電子商務業務,一般會招聘CTO和研發團隊,來自己研發電商系統,而非外采電商套件。
CTO、CIO,同樣是企業內部自己人,同樣是用IT支撐業務。在基礎設施建設與采購方面、在大數據平臺建設與數據打通方面,在供應鏈系統改造方面,全是矛盾。這也是很多企業開展電商業務緩慢的原因之一,不僅電商業務和線下業務兩方打架,而且電商CTO和內部CIO兩方也打架。打來打去,時間都過去了、企業老板也被精力消耗的夠嗆,團隊骨干還都互相不滿意紛紛離職。雞飛蛋打一場空啊。所以很多企業都不輕易不敢開展電商,只敢探探水開個淘寶店,這樣好避開IT建設,但這也就是聊以慰藉,自己騙自己而已,號稱自己開展了電商業務而已。
那不設CTO,讓CIO做電商研發?這研發團隊帶領、技術決策,CIO沒經驗啊。CIO大多帶領的IT團隊偏項目管理和常規運維,沒帶領過產品/開發/架構/測試啊。而技術決策,放給誰,招聘個技術總監交給技術總監?想起蘇寧,從分散門店零售轉型到集中網上零售,從B2B倉儲物流轉型到B2C倉儲物流配送,IT系統的架構設計和性能瓶頸,讓沒摸過電商業務也沒建設過大規模TO C性能壓力又高敏捷研發的IBM來做,只能決策又慢、開發修改又慢、性能只能用高額硬件來扛,白白的浪費了電商競爭的窗口期。
所以,電子商務的出現,是CIO的一道能力轉型難關,需要加強技術能力和研發團隊管理能力。但我不覺得CIO會輸。
因為隨著公有云商業公司、私有云商業公司、公有大數據平臺商業公司、私有大數據平臺商業公司的出現,云計算和大數據這兩大最大的技術門檻一下子被下降很多,有合作伙伴了。在此基礎上開發大規模應用的彈性存在了,不需要太高深的技術能力門檻了。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啊。
七、CIO和業務部門關系
CIO過去為業務部門而服務。但現在,業務部門也開始侵蝕到CIO的IT范圍內了。
過去IT是有高的技術門檻的,但是電商的出現,大量的人都能在淘寶上開店,而且很多市場人甚至也隨著玩百度競價學會了看百度指數數據、選擇百度關鍵字、做百度SEO。
在移動與SaaS時代,軟件都是免費試用,隨時開通隨時用,隨時擴容,低單價。根本不需要通過立項、招標、評審、實施。而且現在SaaS軟件廠商特別講究用戶體驗,所以軟件根本不需要培訓和大量復雜基礎配置,軟件商也一包到底管理了服務器端的運維工作,業務部門直接用,根本不需要企業IT部門的幫助。
而且我相信,在大數據方面,也會有創新的大數據產品出現,免去了業務部門央求企業IT部門抽取數據、設計報表。本來業務部門玩EXCEL就很溜,在現實現在,業務部門也只是央求企業IT部門導出一下明細數據,然后自己用EXCEL搞,雖然自己麻煩點,但總比麻煩別人還要強。不!求!人!
你看,從云、電商、網絡營銷、移動和SaaS、大數據分析來看,都在下降技術壁壘門檻,由業務人自己做主,這是歷史大趨勢,只是進程快與慢的問題。而且大量的知識由百度搜索、社會化wiki、社群產生,流程由業務部門自己梳理并內置到用戶體驗良好的SaaS軟件中。
雖然現在CIO以統一規劃、數據打通、數據安全為由,仍然把云計算、SaaS、大數據建設的預算權、采購權牢牢把在手里。但我仍然覺得:交易大于管理、外部機會大于內部機會。
不要在內部和COO、CTO、業務部門不斷扯這點重疊職能,而是以IT業務能力和數據能力形成接口甚至開放平臺,跨界合作,整合產業鏈,形成業界網狀,才不會單點枯死。電商、網絡營銷、供應鏈,僅僅是企業互聯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