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社交網絡為代表的web2.0 的興起、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監控系統及傳感器的大量分布,人類正在進入一個數據大爆炸的時代,“大數據”的概念應運而生。大數據被譽為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已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大數據的意義在于從海量數據中及時識別和獲取信息價值,金融業在IT基礎設施、數據掌控力和人才富集度方面較之其他產業更具優勢,具備了深度“掘金”的潛力。但是,大數據也給金融業帶來劇烈的挑戰與沖擊,我國商業銀行需要樹立“數據治行”理念,明確大數據戰略的頂層設計,加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穩妥的大數據安全策略,方能從容迎接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帶來的沖擊與挑戰
(一)傳統發展戰略面臨沖擊。傳統銀行發展戰略,是在預計未來金融政策、經濟環境的前提下,根據現有銀行人員、網點、客戶、資本、存貸款規模等資源占有狀況,以及競爭對手、客戶需求狀況,來確定其戰略目標及發展路徑和方式的。步入大數據時代后, 對數據資源的占有及其整合應用能力是決定一家銀行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而傳統的網點、人員、資本等因素則趨于淡化,未來商業銀行的客戶營銷,將主要依靠對不同類型客戶需求數據的掌握,并開發設計出安全、便捷、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因此,這就要求各商業銀行在評判競爭對手實力與自身優勢時,要注重考量IT能力與大數據實力;在制定戰略目標時,必須兼顧財務承受能力來決定對大數據的投入,從而確保戰略規劃與大數據支撐相適應;在確定戰略目標的實施路徑時,必須將互聯網金融、電子渠道、數據的收集與挖掘作為向客戶提供服務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二)傳統經營方式面臨重大轉變。在大數據時代, 金融業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將會發生徹底改變。在產品開發、營銷方面,通過對海量交易、行為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挖掘,科學構建數據模型, 分層客戶的不同金融需求可以得到充分展示,進而針對客戶需要、市場需求研發產品、開展營銷,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開發設計產品,并實現精準營銷,而不是以銀行為中心制造、推銷產品。在風險防控方面,許多商業銀行在風險分析和評估中,雖然已經引入了數量分析方式,但是因歷史數據的積累不足,經驗判斷依然在風險管理、決策中起主導作用。依托大數據,對客戶實施多維度評價,其風險模型將會更加貼近市場實際,對客戶違約率的取值變得更加精準,長期以來銀行憑經驗辦業務的經營范式將會得到根本改善。在績效管理方面,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有效利用,并借助通訊、視頻、移動終端等技術手段,對商業銀行員工的工作方式、頻率、業績等做出更加準確的評價,有助于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
(三)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嚴峻考驗。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來源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在金融業務鏈條之外。移動網絡設備和網絡社交媒體產生了極其豐富的實時化的客戶行為數據,在這種環境下,客戶行為偏好數據往往隱藏在社交網絡之中。如果要實施“大數據工程”,商業銀行必須搜集開放的網絡數據,但現有的銀行IT系統、技術手段還無力搜集、分析、利用大數據。二是在金融業務鏈條內部。隨著專業細分與金融外包的趨勢愈加明朗,由一家或少數幾家銀行掌控關鍵業務數據的時代已經走向終結,業務數據產生、流轉于金融業務鏈條的各個結點,業務數據、客戶行為數據不可能自動集成至某個機構,這對“大數據工程”的實施提出了嚴峻挑戰。
商業銀行的應對與謀變
(一)優先搞好大數據戰略的頂層設計。大數據戰略必須超越電子銀行部或IT部門的狹隘視角,面向全局、面向未來,以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自身的大數據架構。完整的客戶數據必須是多維度的,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客戶的基本信息,譬如信用信息、社交關系信息等;二是客戶的偏好信息,譬如金融產品偏好、金融服務偏好等;三是客戶的行為信息,譬如銀行范圍內的行為數據、外部行為數據等;四是客戶的分析數據,譬如客戶風險度、客戶價值度等。要想使這些不同維度的數據信息具有分析價值,首先必須具有合理的數據結構。但現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各銀行的數據結構基本上是條塊分割的。為此,各銀行必須優先搞好頂層機制的設計與改革,逐步打破業務界限,重組業務流程,確保數據靈活性。
在總行層面上,需要抓緊制定大數據工作規劃,建立大數據工作推進機制。主管數據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對大數據工作進行統籌規劃、集中管理;業務部門負責大數據的搜集、整理、存儲、分析和應用,全面采集、多方式整合商業銀行內外部各類數據,形成數據管理、數據使用、數據推廣的有效工作機制。
(二)科學謀劃和打造大數據平臺。一方面各銀行要積極與社交網絡、電商、電信等大數據平臺開展戰略合作,建立數據信息交流、共享機制,全面梳理、整合客戶各類信息,將金融服務與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移動網絡等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各銀行也可考慮自行打造大數據平臺,以便牢牢掌握核心話語權。
(三)積極建設大數據倉庫。著眼于大數據挖掘和分析,對海量數據的持續實時處理,建設數據倉庫項目,為服務質量改善、經營效率提升、服務模式創新提供支撐,全面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在項目建設中,通過梳理整合經營管理關鍵數據,建立數據管控體系,搭建基礎數據平臺。通過數據倉庫建設,運用數據挖掘和分析,全方位調整管理模式、產品結構、營銷模式、信息戰略,從根本上提高風險管理、成本績效管理、資產負債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水平,實現多系統數據的業務邏輯整合,形成全行級客戶、產品等主題數據。
(四)以大數據思維推進金融互聯網化戰略。進入大數據時代,金融產業與信息技術將實現深度融合, 金融電子化的深度、廣度將日漸強化。各銀行必須順勢而為, 緊緊追隨迅猛發展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浪潮, 積極實施金融互聯化戰略, 嘗試構建電子化金融商業模式, 著力發展直銷銀行、社區智能銀行、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等業務。這就要求各銀行應當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將金融互聯網作為未來提供金融服務、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渠道。
(五)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風險管理的精細化。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可以消除信息孤島,全面整合客戶的多渠道交易數據,通過經營者個人金融、消費、行為等信息進行授信,有效破解傳統信貸風險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降低信貸風險。為此,各銀行必須深化風險管理體制改革,運用大數據理念來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理順部門間的職責,淡化部門色彩,徹底打破以往小數據模式下形成的部門、機構、區域、產品間數據信息分隔管理以及由分支機構各自分散識別風險的做法,形成按客戶集中統一管理數據信息和高效協調機制。
要積極推行把現場調查與非現場數據信息挖掘分析相結合、模型篩查與經驗判斷相結合,以定性信息與定量財務、經營等多重數據信息的勾稽核驗等為重點內容的風險管理創新。總行要通過大量數據信息的挖掘分析,勾畫出客戶的全景視圖,更加全面地評估客戶風險狀況,有效提升貸前風險判斷和貸后風險預警能力。
要進一步完善基于大數據信息平臺的集中式風險審查審批體制,采用大數據方式來驗證借款人的數據信息,校正申報機構或部門對借款人的風險判斷。運用合理的參數和模型,計量出可接受的最大風險敞口,精準識別和動態審查借款人的每一筆融資業務。再利用習慣性數據信息和常識性、邏輯性分析,作出更專業的判斷,使風險識別、防范、決策更加可靠、更加貼近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