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數據之后,下一步如何能夠去找到數據點之間的關聯,通過大數據技術真正做好客戶畫像,真正滿足客戶需求,做好風控。”
數據時代正在重構整個金融行業。近日,宜信公司CEO唐寧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大數據其實是豐富了傳統金融數據的量和值。在中國之所以普惠金融還有很大的空間,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數據不夠,和信用相關的數據點不足夠多,大數據從量上來講,補充了傳統金融數據。”他進一步表示:“有了大數據之后,下一步如何能夠去找到數據點之間的關聯,通過大數據技術真正做好客戶畫像,真正滿足客戶需求,做好風控。”
事實上,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解決了傳統金融信息不對稱的困境,將金融服務推廣到更廣泛的社會各階層。互聯網金融從廣度和深度上都推動了金融體系變革和進化,不僅豐富了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更促使金融資源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得到更為有效的配置,促進金融改革得以深化,并使得普惠金融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表示:“互聯網金融,我把它定義為就是金融利用互聯網的三大優勢。互聯網的三大優勢是什么?第一,網絡資源優勢;第二,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優勢;第三,它的大量數據和信息處理能力的優勢,這三個優勢如果和金融嫁接起來,金融充分利用這三大優勢來改造自己,我把這些活動理解為互聯網。”
其實,風投資本早在兩年前就開始關注數據挖掘和服務類公司。IDG資本合伙人李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明確表示,大數據就是實時數據的處理和實時結果的導向,越來越多的數據挖掘前端化,或者說直接為消費者感知和直接提供消費者所需要的服務,通常形式是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個性化推薦的服務。
對于大數據的來源,唐寧亦給出了答案:“我們的數據有四個來源:一個是我們大數據抓取能力在虛擬體系之中,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抓取信息,有移動互聯網上的、互聯網上的爬蟲,抓來之后建立知識圖譜,不同數據點之間如何去做關聯;第二個數據源是我們和合作伙伴合作獲取的數據,例如跟eBay合作獲取的數據;第三是客戶授權給我們自己的數據,現在它可以把自己的社交網絡、把自己個人的身份信息等等數據源授權給我們,我們獲取數據。第四是宜信在過去八年半服務了200萬小微、工薪農戶,以及千萬級的申請了但是沒有被批準的申請人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