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發布了十年對賬單。一時間,土豪曬出的賬單閃瞎了多少圍觀群眾的鈦合金眼,花掉一套首付的大有人在,沒有個十萬也都不好意曬出來。如果用數據說話:十年前,人均網上消費還不到800塊;十年后,平均網絡消費20000竟然屬于拖后腿行為。
近十年全國人民網絡支出總計423億筆,可見國內網絡消費進行地如荼如火。那么,同樣在10年前為國內群眾奉為新型事物的網絡電話,是否也進入了高速發展?
國內網絡電話10年:優勝劣汰,強者愈強
從2004年起步至今,網絡電話在國內走過了整整十個年頭。網絡電話應用同時在經歷著品牌、通話品質、用戶體驗、資費形成機制和撥打方式等多層面的變遷和演進過程,并漸現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由于核心技術和運營經驗的缺乏,許多網絡電話品牌在起步階段后便注定曇花一現,如2004年前后的“萬人迷”、2006年前后的“小蜜蜂”等;有些品牌則開始轉型,比如酷寶等開始轉型做SNS。然而,正是如此優勝劣汰的市場選擇,才讓國內網絡電話有了很大的改善,實力弱、技術落后的網絡電話商無疑被淘汰出局,一些有實力的老牌網絡電話品牌商,比如阿里通等逐漸通過技術、服務、團隊贏得了市場的認同,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優勢與定位。
強勢品牌的出現,結束了網絡電話曾經的混亂狀態,而在一個市場還不成熟的行業領域,能夠參與市場培育,理所當然最大程度地獲得了用戶認可。
國內網絡電話10年:撥開迷霧,高速發展
網絡電話依托現有的寬帶互聯網資源進行通信,這是網絡電話的行業優勢,但低廉的通話成本和通話資費可能并不能實現網絡電話行業價值的最大化,也同樣不能實現公眾對多元化通信需求的最大化。就以同樣處于網絡電話三強的Skype、阿里通來說,Skype普通資費為1毛1,阿里通為1毛,較同行小型品牌沒有明顯價格優勢,資費絕非品牌制勝的關鍵。
其實,就和網絡消費一樣,用戶經過近十年來的試探、比較,已經不再是昔日的“阿蒙”。他們紛紛開始摒棄那些虛假服務、低價低質,更加關注音質的清晰度、功能的多樣性、服務的完善性。而這就需要網絡電話品牌商們撥開迷霧,竭力去提供更有技術含量的工具、完美的信息輸入輸出系統和完備的服務流程。換句話說就是:忽悠時代過去了,現在必須要談實效,談服務了。
2007年在香港成立,這8年經過穩步發展逐步崛起為業內三強之一的阿里通網絡電話,無疑為市場提供除了靠低資費“搏出位”外的一條新的思路——技術的不斷創新,功能的越來越全面。除了可撥打固定與移動電話外,阿里通還支持在線收發/群發短信、加密存放通訊錄、直撥/回撥、通話錄音等眾多實用化功能,強大的附加功能大大加強了用戶粘合性。而國內支持平臺最多的網絡電話這一頭銜,也促使阿里通在多元化發展的道路越走越遠。
國內網絡電話要想如支付寶般,走向家喻戶曉,必須建立在優質的售后服務、物超所值的通訊體驗以及強大的技術支持上,立足產品,方可圖謀遠策!此時,作為國內網絡電話品牌,更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急不躁,撥開迷霧,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