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技術快速發展,可穿戴設備不斷出現,身份識別、移動支付等應用規模拓展……在各種力量的推動下,物聯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日召開的“2014兩岸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特開設物聯網合作探討論壇,供與會代表交流物聯網發展經驗,探討未來發展趨勢。
物聯網涉及多個細分行業,包括農業、金融、物流、醫療、交通等,其中交通成為潛力最大的物聯網應用領域之一,也是目前進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在本次論壇上,兩岸專家分別介紹了各自的成功做法和經驗。
我國臺灣:借ITS搭建立體智慧 交通平臺
無論中國內地還是臺灣,物聯網都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之一。在內地,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物聯網的發展,通過出臺政策規劃、加強資金支持、鼓勵建立示范區等方式,推動物聯網快速發展,截至2013年底,內地的M2M終端已經超過5000萬部。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我國臺灣,借助智慧城市這一平臺載體,臺灣近年來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安防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進展。而在眾多領域中,智慧交通是兩岸物聯網進展最快的領域。
來自新睿科技公司的張及人總經理介紹了我國臺灣的智慧交通發展狀況。他表示,臺灣土地面積狹小,城市人口擁擠,汽車保有量較高,因此交通運輸面臨較大壓力。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交通資源,應對日益增長的壓力,臺灣近年來建立了智慧交通系統(ITS)。
ITS是一個綜合交通管理系統,它不是簡單地對某個環節進行信息化改造,而是在道路交通的多個環節引入物聯網技術。據介紹,ITS系統包括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公共汽車信息系統、快速公交控制系統、交通卡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停車信息系統和高速公路ETC系統等。多系統相互配合,構成了全方位、高度智能的交通信息平臺。
如果說硬件系統搭建起了物聯網的軀體,那么各種數據則賦予了物聯網生命力,并且也只有數據充分共享,才能保持物聯網具有持久的活力。在ITS系統,臺灣當地的主管部門還打造了智能交通訊息中心,將公共服務和旅游交通方面的1800多種數據與外界共享;臺北相關主管部門也公布了330多種數據,供產業鏈相關環節使用。
為了激發用戶使用興趣,ITS運營者還向用戶提供了多種交通方面的業務應用,涵蓋汽車救援、停車信息、路徑導航、實時路況、行人導航和生活娛樂等方面。其中行人導航非常適用,因為像在臺北這樣的城市,高樓大廈比肩而立,交通狀況非常復雜,借助行人導航系統,居民可以節省出行時間,提高出行效率。
在張及人看來,運營模式是ITS成功的關鍵。在技術方面,ITS以移動、固定等技術為基礎,以Wi-Fi、WiMAX等為補充,免費與收費模式并行,建立了真正滿足各種需求的智慧交通體系。在ITS系統中,云計算的價值得到極大發揮,云端服務以科技應用、商業應用、生活應用為核心,促進智慧交通突破了傳統單純網絡覆蓋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挖掘應用價值與潛力。而在這一過程中,電信行業從增量經營向存量經營轉變,運營商也在從硬件設施向軟件和服務方向遷移。
北京:51park提高停車場效率
在我國內地,智慧交通也成為物聯網眾多分支中發展較快的領域之一。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李海花表示,我國的智慧交通已經惠及大眾。例如,全國ETC用戶超過了500萬人,聯網城市逐步增多;在車聯網領域,三大運營商均已和多家主流車廠合作,推動前裝車聯網規模應用,借助OBD和搭載于智能手機上的各種APP,車聯網后裝應用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
來自北京紫光百會科技有限公司的劉鵬重點介紹了51park智慧停車云平臺系統。劉鵬表示,研發該系統的初衷是因為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增加,停車難的問題在大城市日漸突出,而實際上停車難是個假象,因為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的停車場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
51park系統主要利用物聯網云計算技術聯通信息孤島,借助智慧管理手段來提高管理效率,具有車位查詢、車位預訂、錯時停車、可用車位自動統計、夜間無人值守、故障自動報警等功能。與傳統系統不同的是,過去需要經營者來回跑才能了解運營狀況,現在管理者只要可以上網,無論在什么地方,即可掌握每個停車場的車位狀況、財務狀況、運行曲線。
臺灣的ITS系統、北京的51park系統,都是各自在智慧交通方面的成功實踐,盡管兩岸道路管理不大相同,但是交通擁堵、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的問題卻是共同面對的,相互借鑒對方的成功經驗,相信兩岸的智慧交通將會走得更好、更遠。一位與會的國內車聯網行業人士就向記者表示,臺灣的ITS系統在數據共享、云計算應用、多系統綜合建設方面的思路對他很有啟發意義。
此外,兩岸在車聯網領域還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例如,雖然前裝市場發展多年,幾乎所有車廠都推出了相關車型,但是用戶在試用期結束后續約使用的卻是少數。尤其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后裝市場的發力,更多的用戶在對前裝市場失去興趣,運營商、車廠曾經寄予厚望的前裝市場,現在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未來何去何從,現在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