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全民瘋馬拉松、食品安全、空氣污染的議題的發酵,皆可了解人們對于健康意識的高漲,穿戴式設備的應用亦不再只局限于醫療與運動方面的,近兩年推出的穿戴式設備中,計步、消耗熱量、動態監測、睡眠記錄等“健康管理”功能,幾乎是個家穿戴產品必須配備的功能。依照目前市面上之穿戴手表與手環,可歸類出下列三大功能:
(一) 運動監測
Garmin、TomTom與Polar為市場上常見以運動健身主要訴求的運動智能手表品牌,其基本功能多半具備心率(跳)監測、跑步速度、GPS定位與軌跡追蹤等功能,主要訴求針對登山、慢跑、腳踏車、游泳等專業戶外運動,雖然其價格相較智能手環高出許多,但隨著近年人們健康意識高漲,從過去的腳踏車到現在的馬拉松風潮,仍有其需求消費市場。
(二)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功能常見于非運動型智能手表與健康手環,2013年智能手機大廠Apple、Samsung、HTC、小米與華為紛紛跨足加入智能手表的戰場,綜觀各家產品功能,計步、卡路里、活動記錄、睡眠、甚至飲食記錄與提醒等健康管理功能幾乎為主要訴求之一。而健康手環的問市,加速了穿戴設備的普及,由于僅需將感測原件鑲嵌于手環,如加速傳感器,再將訊號回傳手機應用程序,將運算、云端記錄、統計圖表顯示等耗電的功能于智能手機上執行,因此簡易輕便、外觀好看與高續航力為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因,再加上價格相較智能手表低許多,需求市場擴張快速,受高齡化的社會影響,健康手環發展趨勢朝向與醫療與健康照護應用結合。
(三) 社群與個人數字助理
個人數字助理功能主要于智能手表,透過與手機應用程序鏈接,來電震動提醒、行事歷、電子郵件通知等功能常見于一般智能手表。在這個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不分年紀大小,社群網站與實時通訊軟件已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溝通與社交工具,在兩岸中高齡調查結果亦可驗證,臺灣地區超過三成受訪者使用實時通訊軟件,實時通訊軟件已成為打電話以外最大通訊工具,因此,市面上已有多款功能簡便且小屏幕的智能手環也配有通訊轉體Line的訊息提醒通知。
老齡族群為穿戴式設備下一個潛力目標
中高齡族群對于新科技產品的使用動機,多來自于為了與子女聯系、社群團體、同儕(小區大學)之間相互推薦,再由親人教導使用,雖然中高齡族群信息接收速度不及年輕人快速,然而一旦開始使用科技產品,其產品黏著度高于年輕世代族群,如智能手機拍照后實時透過通訊軟件分享給親朋好友的現象隨處可見。
人過中年后開始逐漸退化,中高齡族群比其他族群更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與生理數值,為維持身體機能與活動力以減緩老化,中高齡者有較高的運動頻率,根據臺灣體育署于2014年統計人們運動習慣,50歲以上每周運動超過三次的人口比例(50%~70%)遠高于25至49歲的青壯年人口比例(30%~40%);工研院IEK兩岸中高齡調查結果同樣顯示,臺灣地區與中國每周運動三次以上中高齡族群比例約為50%與60%。
目前市面上穿戴設備針對生理數值監測與記錄功能設計仍以運動智能手表為主,除了從事慢跑與腳踏車戶外運動的中齡族群對于此類智能手表與功能有使用需求認知,普遍中高齡并無深入的認知,島內普遍為中高齡熟悉的穿戴設備為功能簡單且價格便宜的小米手環,其計步與睡眠監測為中高齡使用主要功能,其他需求尚未滿足。
對于甫退休之中齡族群,由于心理與身體機能健全,仍與社會有緊密連結,有一定的社交需求,在電子產品與穿戴設備的使用上,更注重社交、分享與娛樂功能。這群健康的中高齡族群,對于生理數值并不非常在意,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如何保持心情愉快、記錄生活、與朋友或同好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反而是他們最常使用電子產品及穿戴設備的功能。
小結
在這個科技世代的生活環境中,許多對于老人傳統的刻板印象,一一被打破,經濟生活條件的提升與醫療技術的進步,退休生活相較過去有著更長久且更多元的面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現代老齡的生活模式逐漸受新科技產品的影響,如何掌握其生活模式、生理與心里的需求,是在提及老齡商機時必須被深入探討的。
穿戴式設備的蓬勃發展才剛開始,目前業界普遍認為2013年為穿戴式設備元年,我們所熟知的智能手表與手環于近年才為大眾所認識,各式穿戴設備產品發展與應用有無限的可能性,挾全球高齡化浪潮的來襲,未來朝向針對中高齡科技產品與創新服務模式的發展趨勢是可以預見的。
以現行智能手表(環)所能提供的功能,要滿足中高齡的使用需求并不困難,如島內已有開發軟件平臺廠商與穿戴式廠商合作,針對中高齡設計運動及健康管理平臺,在未來的產品開發中,加入更符合中高齡需求的功能。除了自身產品開發,異業結盟,從服務到產品,更精準掌握老齡族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