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信息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云計算的發展正在為社會各個部門的運行提供高效解決方案,醫療也不例外。對于醫療行業而言,分級診療、多點執業等政策的推進以及其內部的成本控制需求,由傳統數據中心向虛擬化和云端化也成為了傳統醫院所尋求的轉型方向。
騰訊和阿里兩家巨頭,紛紛進行“云計算+醫療”的布局,不僅自身搞醫療云,也在上下游不斷投資企業。
實際上,京東云也一直在醞釀自身的醫療健康戰略。除了在電商和物流領域,構建起了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實際上,京東在金融科技、保險、醫藥、健康、互聯網醫院以及到家等方面都積攢起了獨特的優勢。京東云的智能醫療健康平臺能夠完成市場與技術串聯,靠的就是云計算、大數據等服務以及上述這些能力。同時,憑借這些能力,京東云得以構建醫療健康的閉環生態。
01
智能醫療的頂層設計
此前,云服務商與傳統醫療信息化軟件公司也嗅到商機,意欲發展醫療云業務。然而醫療云對兩者而言都存在受限之處:傳統醫療信息化公司缺少云基礎設施支撐;云服務商也無法獨自攻克與醫院系統對接這一搭建醫療云最大的難點。但是,醫療信息化仍是大勢所趨。
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年-2020年)》提出開展健康中國云服務計劃,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推動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務和智能醫療服務,推動健康大數據的應用,逐步轉變服務模式。
去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
文件指出“在醫療、養老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推動基于網絡平臺的新型消費成長,發展線上線下協同互動消費新生態”。同時2018年以來醫療信息化政策利好頻出,醫療信息化建設大方向明確,資源下沉打開增長新空間。
“信息消費”其實也是一種經濟活動,信息服務已經從語音通信轉向數字內容、應用服務等多種服務形態,當然也有云服務等新型服務模式。政策對“信息消費”定位于拉動內需、促進就業和引領產業升級的重要位置,已成為提振國民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
這之中,醫療健康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周期。9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發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9月1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個文件,內容包括互聯網診療的執業細則、互聯網醫院基本標準、監督管理等,這其實也為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指明了發展路徑,規范了行業的發展,使優質的醫療資源可以有序高效地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