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在會上致辭時表示,智慧城市建設已然成為全球各城市實現創新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十三五”以來,上海積極布局城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其中在人工智能領域,上海以建設成為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為目標,全面實施“智能上海”行動,努力構建應用驅動、科技引領、產業協同、生態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體系,并將人工智能作為推動城市智能化發展的新引擎,為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注入新動能。
各國代表發言人也紛紛介紹了當地城市智能化發展之路及建設的亮點。據韓國首爾市副市長曹仁棟介紹,首爾居民不再只是單純的城市居住者,同時也是城市共同的創建者,大家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智慧城市的政策制定過程。
加拿大維多利亞市經濟發展局首席執行長艾米麗·德?勞森表示,在過去十年里,維多利亞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整合進全市大眾交通運輸與出行方案。各種交通出行方式都聯入網絡中,包括共享汽車、公交車、自行車、渡船以及踏板摩托車等出行方式。 交通運輸智能化帶來深遠的影響,如今加拿大家庭每年在交通出行上花費一萬一千加元,而在美國是一萬八千美元。
英國利物浦市內閣成員、副市長詹姆斯·愛德華·諾克斯為大家介紹利物浦的智慧城市建設。諾克斯說,利物浦市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管理城市,服務市民。智慧城市也在改善利物浦的公共醫療服務系統:在婦幼醫院里,監控系統會實時關注孕婦是否碰到問題,孩子是否需要看護;新的救護車系統將會在司機收救助信息時,告訴司機走哪條路線最合適,然后控制交通指示燈保障救護車行駛暢通。
交流中,智能醫療服務成為各國城市代表分享的熱點。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推進處處長裘薇透露,目前全上海的醫療信息已經通過網絡連接到本市五百多家公共醫療機構,形成了覆蓋一億人以上的醫療檔案信息,通過市區、街道、鄉鎮形成三級網絡覆蓋,患者可以通過三級醫療機構間進行分級轉診。市民如果在大醫院完成治療以后可以轉診到下面的區級醫院和街道醫院進行后期護理。如果在街道醫院看大病難病,也可以通過轉診渠道轉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除了智慧醫療,一座智慧的城市,究竟需要具備多少要素?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總結出四個“會”。他指出智慧城市要會感知、會判斷、會反映、會學習。智慧城市要為人服務,為人的城市生活服務,例如醫療、就學、就業、交通、文化等——每個老百姓都要參與和服務。
雖然,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的融合發展才剛剛開始,但國際智慧城市高端對話作為推動“AI+城市”實現跨區域協同、打造全球城市級合作的起步平臺,將匯聚多方智慧,真正推動AI發展,促進城市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