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已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的“城市病”,有著“新一線城市”美譽的長沙,其“城市病”的癥狀也不輕。根據《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交通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長沙在全國100個主要城市擁堵排名中位列第17名,相比去年向前“推進”了3個名次。
現實而言,城市道路不可能無限度擴寬,車輛與道路之間的矛盾,將伴隨城市發展的每一步。引入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向道路管理要潛力,便成為深化城市治理的題中之義。
其實,長沙市在提高道路通行率上想出了許多的辦法,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比如,芙蓉中路松桂園十字路口,不僅設有左轉彎的待駛區,還借道設置左轉彎區和左掉頭口。雖然是中心城區車流量最大的路口之一,但相對而言,其道路擁堵程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突出。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是牽涉人、車、路等多方因素在內的系統工程。城市道路交通有高峰低谷之分,有主路與次道之別,同樣也存在著去程與回程的差別。結合交通大數據,監測沿途路口全天實際交通流量的變化,對信號燈進行遠程控制,通過“截流”“放行”相互調控,“消化”擁堵點和路段的積壓車流,就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減少車輛等待時間。
長沙人大多有這樣的感覺,在河西開車,要比在河東開車舒服。但這些天,從河西往河東走,幾乎沒有哪條道路不擁堵,尤其是原來覺得比較暢通的金星大道,進入9月以來的半個多月里,擁堵程度明顯加劇;早高峰期間,沿途多個十字路口都是“一字長蛇陣”。許多駕駛員反映,除了車流量增加外,信號燈通行時間不匹配也是造成道路擁堵的重要因素。
讓“信號燈跟著車流變”的背后,是“互聯網+”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領域的深度介入,必將成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