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看太多,難免對未來的模樣產生思維定式,漫天的飛行器在空中盤旋、各種高科技手段層出不窮、金屬器官遍布全身的人類,仿佛這就是未來城市的模樣,看到這些畫面你甚至能聽到冰冷的金屬顆粒的撞擊感。智能城市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可以說一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我們可以達成共識的是,未來的城市一定是由比特流與原子流協同發展的結果。
而目前,世界各國或從政府層面、公司層面都在積極布局智能城市相關的前沿科技,這種布局都基于本國歷史國情和科技發展水平。例如,硅谷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方面的探索,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蘋果/微軟的Siri/Cortana、Facebook的Oculus等,都是比特流和原子流的混合產物,毫無疑問硅谷仍是當今世界前沿科技的核心;而德國則基于其傳統工業的優勢,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提出了工業4.0計劃,“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百度百科)”,不難看出,工業4.0有著濃重的德國特色,即希望從工業制造的角度切入人工智能;而回到國內,隨著今年克強總理將互聯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包括BAT在內容的互聯網公司紛紛與各地方政府合作,利用其現有的互聯網技術和產品布局智慧城市,試圖在抓住通向未來的鑰匙。
于是,智能城市并不遙遠,TA就在我們身邊,當我們談論智能城市時并不全是說的是科幻電影中那些超現實的畫面,而應該是基于現實互聯網對我們生活切切實實的改變,而這才是我們理解智能城市的基礎。目前,包括阿里、騰訊、微博、百度,甚至小米、華為都在通過不同方式涉及智能城市領域。馬云說:“人類正在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最近,阿里研究院、微博、螞蟻金服、阿里云更是聯合發布了《中國DT城市智能服務指數研究報告》,嘗試基于智能城市方面的業務合作。那我們就掀開智能城市神秘的面紗,“接地氣”地談談智能城市當下的樣子是什么?
政務服務:C2G治理模式
C2G即Citizen to Government,通過互聯網平臺打造“為民城市”,可以說,這正是互聯網帶來的紅利。在這之前,對普通的老百姓而言,了解政事兒只能通過民間的道聽途說或者看新聞聯播,對政治生活的參與熱情不高,導致一些政策的落實遇到阻力,行政效率大打折扣。而通過互聯網平臺這一歷史結癥能得到有效解決。
微博等互聯網平臺一開始早先是公共議事廳,在政府認可其社會監督職能后,逐步放寬、甚至鼓勵政府機關在微博上開設政務賬號。于是通過微博實現了信息發布、政民互動、專屬訂閱、O2O政務辦理等功能,在這邊方面,江蘇、北京等發達省市嘗試的最為深入,但四川、寧夏等少數西部城市后來居上。這是互聯網對傳統政務生活的一大改變,不僅提升了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還提高了其公信力,也喚醒了國人參政議政的熱情。而現在,微博的議事廳功能已經在逐步向辦事廳轉變,讓用戶在微博平臺上實現議事和辦事一體化。
便民服務:一體化保障模式
即以支付為基礎,連接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服務,實現一體化保障。以支付寶為例,這不再只是一個服務于電商的支付工具,而是遍布于生活各個方面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繳費、機動車查詢、掛號就診、票務購買、社保納稅、投資理財等等。在這方面,排名靠前的地區分別有浙江、上海、北京等地,便民服務的普及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大致匹配。
這些改變貌似沒有什么技術含量,表面上只是“電子化”了,但本質上是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智能服務設施被廣泛用在了城市日常工作、生活環境中,社會物資的生產、共享、復用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效率與個性化效果,城市的一切都是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力的。目前流行的共享經濟、C2B、3D打印其實都是這一未來趨勢的體現。而中國由于傳統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反而在互聯網化的過程中頗為順利。
基礎服務:平臺+ 端的運營模式
什么意思呢?即發展以云計算、大數據為核心的智能城市。依托于阿里云等廠家,政府可以將松散的政務應用就行整合和流程再造,在云上構建一個城市服務平臺。去年,阿里云提供服務的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線,成為國內第一家運行在云端的省級服務網站,在這之前,政府建一個網站需要走“批土地-建機房-買設備”等復雜的流程,而阿里云則不僅使得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大大縮減,更是在運營效率上使得政府的工作有質的提升。
當將服務掛靠在云端后,遇到一些流量激增的情況,也可以支撐,例如春節期間對火車票的需求、情人節對結婚申請的需求等等,一些周期性的計算處理需求將得到有效滿足。這種“平臺+端”的運營模式,將一步步使得城市在DT化的演進中,向移動化、云端化、數據化、信用化、市場化發展你可以將其理解為智能城市中的房地產地基,一切生產要素都居于其上。
結語:當我們在談論智能城市的時候,我們在談什么?其實并不是那些天馬行空、不找邊際的偽科幻,而是真實發生在現實的一點點改變,而中國互聯網公司則在其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阿里、微博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希望通過提供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社交平臺等),實現城市服務對象(市民/企業)、城市服務內容(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城市服務商(政府/互聯網公司)在需求和服務兩個循環方面的流轉,而一旦這種流轉走順,我們也就走出了邁向智能城市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