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學,一門深奧的學科,原意是指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包括生物本身結構、行為、器官功能、記憶與傳遞等,從而為科技中 利用這些原理,提供創新的設計思想和系統架構。實際上,審視一下,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一直在走著“仿生學”這條路,只不過參照的不是生物,而是來自于美國硅 谷最新的企業、商業模式、產品和技術。隨著中國互聯網巨頭實力的增強,硅谷與中國模式間的PK又將上演一場何樣的時空轉移?
過去中國互聯網是“模仿”和“跟風”,一旦有新模式,就會有企業引進,然后開始跑馬圈地,拿到投資機構的融資,然后快速復制出來,也被譏笑為 C2C(Copy to china)。當然,也有不少水土不服的現象,如團購、商務社交、SNS等。不過發展到現在,這種態勢開始出現變化。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正從“模仿”到“仿 生”過渡,特別是全球互聯網正進入一輪新的競爭層次,平臺和生態之戰時隱時現,谷歌、蘋果、高通等做得是生態的生意,來自中國的百度、騰訊、阿里、樂視等 一線巨頭們,也有資格在生態上角力。
本文即對比下互聯網生態的中國、海外差異性,從形態、層級、空間和前景等多個維度進行PK,以此推斷中國互聯網在全球中的地位和未來格局。
塔腰與塔基的較量
說白了,如果把一個互聯網的生態看做是由底層系統、中間平臺和應用層組成的金字塔的話,中國互聯網企業玩生態大都集中在塔腰和塔尖,而美國硅谷的代表性企 業,如谷歌、蘋果、高通等則集中在塔基和塔腰,在系統、芯片層,已經被谷歌Android、蘋果iOS和微軟windows等壟斷,中國互聯網企業基本上 沒騰挪空間,2012年阿里云OS也想搞“獨立王國”,基于安卓的運行環境、框架和工具,搭載自家的虛擬機,衍生出自主的OS,但旋即被叫停。可見,中國 想擠到OS、芯片的底層去,很難。
其實,不能進入“塔基”,最多是受制于人,像玩手機的一樣,多給高通交一些專利費而已。 但谷歌和蘋果走的也不是一個路線,谷歌更開放,重在構建生態,雖然也推硬件的手機、可穿戴的眼鏡,但也僅僅是做樣板間,目的是繁榮生態,不會大規模與合作 伙伴爭利;相比,蘋果則不是,走的是垂直整合的道路,系統完全封閉,保證體驗的最佳,但在App store的商店上是開放策略,這算是應用層的放開。
雖然在互聯網的新時代,微軟與INTEL已經灰頭土臉,但在構建生態上,無論是新秀的谷歌、蘋果、亞馬遜,還是上一代的Wintel,算是延續了硅谷模式的 定位和規則;相比,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底層上,小米的MI系統、阿里云、百度云OS、錘子OS等,大都基于Android的二次開發,在界面、功能等“外 殼”上做文章。不過,在這里要提出一個重磅的猜想:在互聯網開始重構經濟形態的時代,過去底層的OS的價值會被弱化,互聯網會在用戶和舊OS間架構一個新 的“層”,作為人與服務連接的“中間層”。當然,對比的維度不同,前者是技術OS,后者更偏商業OS。在這個方向上,中國在底層技術上輸了,但由于更會玩 生態,擅長圈用戶、應用及價值變現,所以更具想象力。
技術和商業的新OS
談到了這點,各位都會有深刻感受,微軟、INTEL光鮮不再,蘋果、谷歌在OS層未來也會走這樣一條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和爆發力的是中國互聯網在“仿生” 下出現的新生態OS,包含技術和商業兩個方向。當然,你也可以用時下的“降維”理論來解釋,谷歌chrome系統和延伸出來的硬件,就是這個道理。那么, 回到中國互聯網格局中來看,做生態的巨頭們最有希望在未來技術和商業混交的新OS中,具備改變世界的能力。但大多離不開兩種玩法,一種是垂直生態整合,一 種是橫向生態布局。
先談垂直整合,這個路子干的是傳統產業的生意,也是互聯網對經濟形態顛覆的體現,要改變傳統產業的方向 和路徑。現在最火爆的特斯拉是一個例子,靠炫酷、智能化和新技術,要改變汽車。樂視的賈躍亭搞了“內容 終端 平臺 應用”的樂視生態,還拉出來了“樂視網 超級電視 盒子 樂視影業 花兒影視 網酒網”一串棋子,搶灘“客廳 移動 影院 .....”等大場景,圖的是娛樂帝國,改造的是娛樂、電影,目的從電影的劇本、策劃、拍攝、播放、發行甚至是衍生品,將用戶連接起來,按用戶的思維和需 求,在大場景中為用戶提供服務。更為激進點說,未來一切可能被顛覆的傳統行業,都是賈躍亭的眼中的獵物。
這種模式類似蘋 果,但也有很大不同,由于是非OS層,有更大的開放性和彈性,未來會一個“內核 外延小衛星”的生態,只不過外延剛剛剛開始,比如和產業鏈條上第三方充分整合。這也是一個“豎井”生意。未來會在中國各個傳統產業中得到復制。其實你也可 以理解為建構在傳統商業中的OS,過去是沒有的,但未來是有形的,內外互聯,一端是投入,一端是產出,用戶和資源在中間流動,高效匹配。當年樂視的賈躍亭 就指出來,沒生態,樂視的價值就是加法,有了生態,就是乘法。
另外一種就是橫向的生態。其中有分兩個大類:一是百度、騰訊 這樣的巨頭們,有搜索和社交的大入口,但離錢遠,非支付場景,非閉環服務,玩法往往是是開放出去能力和模塊,走放射狀的路線,看似分散,未來也不排除能串 在一起。因為各大巨頭都在通過并購、投資試圖做串聯;二是小鏈條上的小閉環,比如京東針對電商鏈上的整合,以及外延上金融、大數據、開放平臺上的擴張。相 比,橫向生態走的是“普惠”路線,能給合作成員帶來更大的利益。從生態OS的角度來看,橫向更接近技術,比如針對數據、云、用戶等能力的開放。
中國在未來會勝出
往往,硅谷的模式帶著技術理想主義的情懷,崇尚技術創新和顛覆,而中國在技術上則著眼不多,這么多年,也就微創新站住了腳跟,但這并非說中國互聯網沒出頭之 日。君不見騰訊、阿里正準備擠到全球市值TOP5的名單里,京東、樂視、小米正迅速上位,塑造市值千億美金上的企業,現在早不是天花板了。當然最近任正非 對互聯網概念的批判,和在麒麟手機芯片上的突破和震撼,也算作是對硅谷模式的呼應,但兩者談不上誰對誰錯,兩種思潮的碰撞而已。
未來,將進入一個互聯網和技術無處不在的時代,單純的技術情懷需要,但更要接地氣,與現實中的生活、工作、經濟等大場景結合。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雖然在底層的 OS上不具備話語權,可能會被卡主脖子,但與用戶、錢距離最近的顯然是應用和場景,以及向傳統產業滲透所激發出來的新商業、新力量,后者的空間更大,更具 想象力。而且美國等經濟體傳統產業相對發達,本地消費遠非中國這么大,中國傳統經濟粗糙,這就帶來了一個“升級”的紅利,在紅利的驅動下,在技術和商業的 OS層面,都有望孵化出世界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