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智能電視成為互聯網公司的標配。
但這股妖風卻是吹自2011年的傳統電視廠商——在電視廠商變著法兒地給電視提價后,智能手機的火爆讓電視廠商們靈光乍現——干嗎不做智能電視?
眾多電視廠商紛紛加入這場大戲,索尼、松下、LG、三星、長虹、海爾、海信......統統推出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接著,傳統IT企業加入了進來,清華同方、優派、明基、冠捷、聯想等等。
三年前的智能電視是什么樣子?
在海信發布的《2012年智能電視發展白皮書》里有這樣一段表述:
Smart TV經過2011年市場培育,在2012年有了相對明確的發展方向,根據目前市場上銷售的Smart TV可以看出,大多數廠商選擇Android操作系統,
3D、LED幾乎都是標準配備,在技術取向上,高端產品基本是以偏光式3D和側光式LED背光為主,分辨率以1920×1080為主,在硬件規格上創新點并不多。
Smart TV的差異化將是在內容和應用上,2012年新推出的SmartTV聚焦在人機交互,特別是語音(語音控制、語音搜索、語音輸入)、體感、多屏整合的互動上。在應用方面,則聚焦在健康、教育、游戲、內容、電視支付、社交、物聯網等方面。
三年前的智能電視用戶體驗,是一番怎樣的感受?
2012年月光博客一篇博文里吐槽當時的用戶體驗:原來智能的不是電視,是讓用戶智能。
盡管用戶體驗被吐槽成了這樣,它還是眾望所歸。2012年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2012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將達5113萬臺,Smart TV滲透率將達到21.6%,且伴隨消費者接受度逐漸提高、供應端持續出貨,預計至2015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將超過15349萬臺,智能電視滲透率將達54.6%,智能電視將成為互聯網化的最重要的一塊屏。
隨后事情果然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家電市場第三方監測機構中怡康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電視機銷量約為5000萬臺,電視市場約五成銷量來自智能電視,智能電視年增長率為56.84%。
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進入這一市場。2013年,樂視與小米先后推出“超級電視”、“小米電視”。不過中怡康數據顯示,從銷量上來說,小米和樂視2013年的銷量加在一起還不到這個市場的2%。
盡管互聯網公司清楚如何把電視做得像智能手機一樣智能,但它們大多卻不懂做電視。在2012年推出智能電視的傳統IT企業冠捷、聯想、清華同方都已經身先士卒。
畢竟像經營幾十年的電視廠商一樣搭建自己的技術、人才、工廠、研發資源、專利和儲備、銷售渠道、售后服務,對于出現不過三五年時間的IT企業來說規模可不算小。
然而,智能電視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情形有些類似于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智能路由器大戰時的情形:2013年底極路由推出國內第一款智能路由器后,各色路由器爭相登場:小米路由器、360安全路由器、小度路由、如意云路由,10個手指也數不過來。
智能路由器被看作是智能家居入口,在這一想法被否定后,大家瞄準了智能電視,這一除手機電腦之外的第三屏。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智能電視的功能沒多少差異,互聯網公司還要爭先恐后介入:都是提供大量視頻,可以玩游戲、瀏覽網頁,可怎樣也不能不翻墻也能看Youtube。
連阿里巴巴也來湊這個熱鬧。阿里巴巴聯合海爾一同推出一款名為“海爾阿里電視”的智能電視。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幾家互聯網公司推出的智能電視中,這款電視除了提供海量視頻,它還可以購物并掃入支付寶服務:用戶在購買電視機之后可以獲得1000-3000不等的V代金券,可用于V購物廣場消費、延保、購買高清節目包。而購物廣場內商品經過優選,每天提供20萬以上優選商品,在購物時可以在40英寸的電視屏上直面高清商品圖;海爾阿里電視為用戶提供了支付寶服務,用戶使用淘寶賬號登錄后即可使用,為防止老人小孩誤觸,還提供了安全鎖功能。
與其他智能電視不同的,海爾阿里電視更為強調它的購物功能。智能電視的意義,可能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它并不是為了搶占客廳,而是為了擁有一個自己面對消費者的終端。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阿里巴巴不只做過這一次努力。從去年11月開始,阿里巴巴先后推智能機頂盒天貓魔盒一代、天貓魔盒1s,除了提供高清影視、游戲之外,天貓魔盒還特別加入購物、支付水電煤費用功能。這款產品確實獲得不錯的反響。天貓魔盒在今年雙11期間總體成交突破176000臺,超過雙11期間全網機頂盒銷量的總和。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無論推出智能電視還是推出智能機頂盒,其優勢都在于突出購物和支付。隨著智能電視玩家背景越來越多元,智能電視廠商很有可能會尋找出更為隱秘的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