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猜猜我是誰?”“你有一個包裹未取”“恭喜你中獎了”……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到這些騙局電話,可能很多人對騙子的這些招數了然于胸近乎免疫。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被這些新老騙局騙倒的卻不乏其人,被騙事件幾乎天天見諸各大媒體報端,有些被騙金額甚至高達幾十萬上百萬,令當事者欲哭無淚。如何識別這些騙局?騙子的招數有哪些?我們又如何拆解?記者試圖總結出幾個騙術類型,并請警方為你見招拆招,希望能助你達到“騙子圍困我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境界。
類型一:“冒充熟人”型
代表騙局:“猜猜我是誰?”“領導來電”等
騙子伎倆:設置圈套,引誘接電話的人自報家門,一步步引入陷阱
案例:
幾日前,從事廣告業務的文先生接到一自稱“某領導”的男子來電,對方稱電話號碼換了,并囑咐文第二天上午9時前往辦公室談業務。第二天一早,文依約撥打來電號碼,對方稱正陪領導視察,暫時沒空,稍后聯系。半小時后,對方來電稱急需送領導錢,讓文將2萬元打入一個賬號里。待文匯錢后,對方又接二連三打來電話稱領導嫌錢少,讓文再匯。先后向對方提供的賬戶匯了3.5萬元后,文起了疑心,撥打被冒充的領導的電話,方知被騙了。
今年4月下旬,韋女士接到一男子電話,對方張口就問:“你猜猜我是誰?”韋聽其口音,以為是遠在廣東的一親戚,就隨口說出親戚名字。男子順口就答稱自己就是此人,并熱情地與韋聊起來,借以套取更多信息,并表示已到柳州,到時會登門拜訪。第二天,男子再次撥打韋的電話,稱前一天在柳州某賓館嫖娼被抓,經朋友協調,需交2萬元擔保金才能私了,請韋幫忙。韋匯款幫忙后,對方又以其它借口要錢。韋疑心之下,撥打真正親戚的電話,方知被騙。
點評支招:
柳州市公安局河西責任區刑偵大隊肖秉均警官介紹,此類騙局由來已久最為常見,卻仍常有市民被騙。市民接到此類電話,首先要保持冷靜,縱使對方能說出你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也不必過于驚慌,信息社會個人信息泄露的途徑較多,知道詳細個人信息的,并不意味著是熟人。遇到此類騙局,多問幾個問題就可能會使騙子露出馬腳,比如追問下辦公室的具體地點,說一錯誤的姓名看對方怎么答,若對方直接順著你給出的信息說,那定是騙子無疑。
類型二:“威脅恐嚇”型
代表騙局:“郵局包裹”“銀行卡涉黑”“被警方立案調查”等
騙子伎倆:利用市民遇到麻煩事的恐懼心理,進行威脅恐嚇,讓當事人在失去理智的過程被騙
今年10月中旬,王女士接到一女子來電,對方稱王的醫保卡在上海被用于購買新康泰克283盒。在王否認后,對方建議王向上海公安局報案,并幫王撥通了上海的報警電話。電話接通后,一自稱“警察”的男子接了電話,告知王涉嫌開設非法賬戶和洗黑錢,已被立案偵查,且同伙皆已歸案。在王的極力否認下,對方稱可想辦法還其清白,但需要錢。隨后,王按照要求,往指定賬戶里匯入7700元。第二天,男子再次來電,表示案子馬上開庭,詢問王是否能按時出庭,不能出庭則需匯入3600元,由對方代為出庭。王按對方說法又將3600元匯入賬戶。當對方第三次來電要錢,并稱事情仍無半點進展時,王恍然醒悟,知道自己被騙了,急忙報警。
去年4月,退休在家的覃女士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她有一張法院傳票,并提示她按人工臺9字號,轉“110”便可知道事情真相。覃撥打過去,接聽的男子自稱是“李警官”。經“查詢”,他“確定”覃女士有一張法院傳票,是從福州傳過來的。得知覃丟失過身份證,“李警官”就接口說,可能是覃的身份證被人撿到后到銀行辦信用卡詐騙,這就要求覃將銀行卡上的錢匯到警方賬戶。覃照此辦理后,給“李警官”打電話,發現已是空號。
肖警官提醒,市民遇到此類騙局,最保險的辦法就是撥打110,或到轄區派出所報案,由警方來負責辨別事情的真假。民警稱,騙子往往是不會露面的,想方設法要求當事人給錢,但是警方絕對不會這么做。遇到騙局先要冷靜,多想想,騙子的伎倆往往會隱藏著很多破綻。
類型三:“中獎退稅”型
代表騙局:“××六合彩來電”“被電視節目抽中”“購車退稅”等
騙子伎倆:利用貪小便宜,僥幸心理行騙
今年1月初,何先生收到一條手機短信,短信內容為“恭喜你,你已被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欄目組隨機抽選為場外幸運號,將獲得欄目組提供的夢想創業基金88000元和筆記本電腦一臺”等內容。收到短信后,何半信半疑,但還是按短信的要求登錄了網站,并撥打了電話與對方聯系,對方表示想要領取獎品必須支付2200元的定金。隨后,何分兩次通過手機銀行的方式向對方付款。定金付清后,對方卻再無音訊。
肖警官提醒,不管是“領取購車退稅”還是網絡“QQ中獎”騙局,騙子都是先許以重獎,激起市民的貪心,然后設置陷阱,一步步引誘市民進入騙局。因此,市民收到類似中獎、補貼等短信電話,應多留個心眼,為什么會出現天上掉餡餅這等好事,并通過正規渠道,向有關單位證實。此類騙局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先付錢后領獎,遇到往外掏錢時,市民就該小心了。
類型四:“網絡購物”型
代表騙局:發來釣魚網站鏈接 “購物退款”“貨到付款”
騙子伎倆:利用科技手段以及市民對網絡不熟悉的特點,讓市民一不小心落入圈套
去年2月初,劉先生花了1700元,在網上訂購了2張飛機票,支付成功后,收到網站發來的短信。短信稱無法查詢到劉支付的機票錢,需根據其指示,在網上銀行重新操作才能支付成功。按照指示,劉需將卡上余額多10元的金額轉入對方賬戶。劉心想,多10元轉賬,轉出金額超過余額,肯定無法轉賬成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竟然轉賬成功。轉賬后,劉發現,在他轉賬的1分鐘前,對方將50元悄悄轉入了自己賬戶,才導致了轉出金額沒有超過余額。之后,劉致電過去,對方先是百般推脫,最后直接無法聯系。
去年2月,李女士在淘寶網上某網店買了一款手機充電寶。在李付款后,賣家也很快發貨了。可幾天后,賣家致電李,稱“發錯貨了”。此時李已通過支付寶付了款,但該賣家稱他們發的卻是“貨到付款”的商品,并請求李退掉支付寶的款項,等貨到之后直接付款給快遞員。李也沒多想就同意了。3天后貨到了,李將貨款交給快遞員,拿到了充電寶后卻發現無法使用。想去退貨,卻發現該賣家店鋪已經“關門”。
肖警官介紹,跟前幾種電話短信詐騙相比,釣魚網站的詐騙比較少見,偵查難度也較大,它往往是利用被騙者麻痹大意的心理。警方提醒,釣魚網站等網絡詐騙行為猖獗,防不勝防,市民在網上輸入個人信息時,特別涉及轉賬支付時要格外注意,不要輕信陌生的號碼和短信。通過銀行卡直接支付的被騙概率是最高的,在容易發生詐騙的網絡支付環節上,當被要求“重新支付”時,應先確認是否支付失敗,并確認對方身份真實性后,再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