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基于產業鏈基礎之上衍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沒有實體經濟,沒有產業鏈供應鏈這個基礎鏈,就沒有金融鏈這個衍生鏈的誕生。”上海銀保監局局長王俊壽認為,沒有產業鏈這個“本”,就沒有供應鏈金融這個“末”,所以金融支持產業鏈供應鏈,本身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
事實上,作為連接普惠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重要樞紐,供應鏈金融一直在為實體經濟發揮著保通、穩鏈、紓困的支撐作用。而在供應鏈金融的整個鏈條上,除了傳統的金融機構,供應鏈科技平臺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作為領先的供應鏈科技平臺,盛業秉持“讓供應了更高效、金融更普惠”的使命,不斷提升科技實力與平臺服務能力,助力基建、醫藥、能源等產業供應鏈生態安全穩定,幫助中小微企業融資疏通,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入選CNBC“2023年全球頂尖金融科技公司200強”榜單。
盛業首席戰略官接受媒體采訪指出:“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他們在向傳統金融機構提交融資申請時,在準入環節上就會碰到很多瓶頸,如企業規模小、主體信用評級不高、財務信息不健全、缺乏抵押品等,更別說獲得普惠貸款的支持了。而傳統金融機構,面對中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以他們的體量和規模又很難有效下沉到具體的交易環節,去了解和采集中小微企業物流、合同等信息,驗證底層交易的真實情況。盛業可以在中間起到橋梁作用,通過科技能力去了解更多交易維度的數據,防止虛假交易風險,在更多交易環節給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多樣化的數據獲取手段,支撐產業數據驅動數字金融發展
供應鏈金融解決了過去傳統金融當中存在的資產難穿透、信息難掌控、數據難驗證等諸多難題,是對傳統金融的升級和飛躍。
“產業數據驅動數字金融發展”是盛業一直強調的,據原野介紹,盛業的差異化優勢是“重交易、輕主體”的風控和業務邏輯。盛業獲取產業數據有三個渠道,一個是核心企業的信息化招標采購平臺,比如中國建筑旗下的云筑網、中國中鐵旗下的魯班網、中國交建旗下的交建云商等,我們通過和這些信息化招標采購平臺達成合作,可以獲取需要的供應商數據,從數據源頭把控交易風險。
二是來自產業的市場和風控人員。盛業通常是從產業中招人,他們的加入為我們來了很多專業技術、資源儲備、行業經驗,讓公司避免了行業盲點和雷區,更加了解市場的游戲規則。
三是科技系統。比如有些核心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盛業會幫助他們搭建物資采購系統、流向系統、供應鏈系統、智慧工地等,主動植入并獲取數據。除此之外,盛業還有一些多維度分析系統,比如輿情監測、客戶評分、智能中登、征信分析等。
這些都是盛業過去10年積累下來的寶貴資源。通過這些渠道,盛業從供應商準入環節到交易環節,如中標、采購、到貨、結算等流程節點,都可以通過不同維度的數據跟蹤,形成成熟的信用評估體系、數字信用、交易畫像,從而避免虛假交易,確保交易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為中小微提供更靈活高效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以“重交易輕主體”模式,重塑供應鏈金融模式
過去,各類金融機構在支持企業的過程當中,更多是以企業自身信用為中心,更多地強調抵質押物,更多地強調第二還款來源,更多地利用靜態歷史數據去分析和研判風險情況,而供應鏈金融恰恰跳出了過去傳統金融的打法。
原野指出,傳統金融機構,面對中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以他們的體量和規模又很難有效下沉到具體的交易環節,去了解和采集中小微企業物流、合同等信息,驗證底層交易的真實情況。但是,盛業業可以在中間起到橋梁作用,通過科技能力去了解更多交易維度的數據,防止虛假交易風險,在更多交易環節給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例如:在基建領域,盛業與中鐵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實現聯合保理業務系統對接,完成了業務流程核心板塊的定制化功能開發,并將業務投放合作規模提升至15億元人民幣,攜手為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以融促產提供金融支持。在醫藥領域,盛業通過“中國和新加坡(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與重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大健康領域戰略合作,擬總投資不低于5億新元(約合27億元人民幣),支持中國醫藥供應鏈生態企業發展。
“這顯然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盛業需要跟核心企業建立信任和合作,搭建數據對接系統,過程中不僅要處理復雜且多樣的交易場景,還會涉及大量的研發成本、試錯成本。”原野進一步指出,盛業愿意去做這些難但是有價值的事情,利用科技能力去獲取多維度的交易數據,通過供應鏈、ERP、流向管理等系統數據對接,確定底層交易的真實性和合理性,防范虛假交易風險,并在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交易環節中給予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
截至2023年6月30日,盛業平臺鏈接資金合作方同比增長34%達122家,已成為金融機構踐行普惠金融的優選合作伙伴。原野表述:“我們和傳統金融機構不是競爭關系,而是緊密的合作關系。我們希望通過‘重交易 輕主體’的風控邏輯和業務模式,支持普惠金融的政策指引。”
發力正向保理業務,為中小微企業融資疏通
2023年上半年,盛業實現總收入約4.95億元,同比增長28.1%。具體來看,盛業數字金融解決方案收入3.55億元,同比增長17%。平臺累計處理的供應鏈資產規模約1770億元,同比增長21%。平臺累計客戶數量達13655家,同比增長20%。經調整凈利潤約1.88億元,同比增長4.5%。
其中,正向保理業務規模占比超92%。原野指出,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蛋糕很大,參與者眾多。盛業未來實現業績穩健增長且真正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關鍵,是正向保理業務。該業務是以交易數據為基礎,由供應商直接發起融資申請,而不是由核心企業反向發起。盛業未來實現業績穩健增長且真正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關鍵,就是正向保理業務。
“我們一直強調的正向保理和主動風控,是一種創新的業務模式,整體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因為我們需要跟核心企業建立信任、取得黏性,同時又要下沉到交易中主動獲取需要的數據,并把數字信息整理成清晰的風控邏輯,這是需要時間沉淀、技術投入、多方聯動。在此期間,盛業的業務模式、市場認可度,以及核心企業、資金方信任度越來越高,短期內在這個閉環的場景下,這種黏性是很難被打破的。所以,盛業有信心可以在這個細分賽道中走得更遠。”原野表示。
隨著業務規模擴大、數據沉淀積累,盛業的風控模型會更加智能化,放款流程和用戶體驗會不斷優化、越來越好。盛業也會深入了解客戶融資的痛點,并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統籌考慮,覆蓋更多的場景和節點,在客戶最需要資金時候提供支持,給予更高的融資額度、更快的申請流程,更好的服務體驗,幫助中小微企業加快資金周轉,扶持中小微企業的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