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批虛擬運營商的牌照向8家企業發放之后,加上前三批的25家,已經有33家企業拿到了牌照。近日又傳第五批牌照已經在審批過程中,包括聯想、民生銀行、平安集團、海信、海航等沒拿到牌照的熱門公司都在排隊。
這樣一來,虛擬運營商陣營里的玩家肯定會超過40家。不出意外的話,屆時媒體又該炒作諸如“喜憂參半”、“明年死掉一半”之類的新聞了。
實際情況看上去的確如此。業內有傳聞,截至到目前,虛擬運營商總共的放號量已約為110萬號。單個公司的放號量最大已超過20萬(蘇寧互聯等宣布用戶超20萬),前三名加起來超過了50萬號,第二梯隊的每家公司基本保持在3到8萬用戶量左右。
這的確并不算是一個特別理想的成績,尤其是對比上半年牌照發放時引起的轟動。最早參與談判的幾家公司有的甚至喊出3000萬用戶的目標,而三大運營商專門用于虛擬運營商的“170號段”總共有1億號。
在接觸的幾家公司中,很明顯能感覺到他們在這個業務上沒有以前積極。根本原因就是得到三大運營商的支持都不夠,三大運營商的后臺支撐系統非常復雜,包括了計費、賬務、結算和客服四大塊,每一塊都有嚴格的量化規定標準。這才能保證通過一整套業務流程,全天候、及時地去響應用戶業務的需求,然后解決用戶的問題和投訴。
但至今為止,沒有哪家拿到牌照的公司能在所有的環節都做到位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網站需要用手機號碼注冊,如果你用“170”號段,還是有不少的網站無法識別,這其中不乏知名度很高的網站。
這些細小的環節應該能更直觀地說明問題的嚴重性,看起來這就是一個業務,但這絕對是一個系統工程,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管是參與公司還是媒體,在這個節點都需要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虛擬運營商不是運營商的“顛覆者”。
但這不代表什么都做不了。前三批拿到牌照的公司多是3C連鎖賣場、渠道商、電子商務網站等,它們天然地被認為是虛擬運營商最重要的參與者,而問題就在于他們的邏輯還停留在傳統通信領域,始終沒有跳脫出來。
英國的Tesco是一家零售業公司,但它也是當地最重要的虛擬運營商之一。維珍的主業是航空、娛樂,還有旅游,但它在虛擬運營商也做得有聲有色。很簡單的道理,他們真正是在思考用戶的需求,比如維珍移動在手機卡里做了預設,只要打特定的號碼,有關的商品就可以送到顧客手上,這使得它贏得了非常多的年輕用戶。
而國內的幾家公司還在比拼套餐的實惠程度,偶爾有幾家提出了諸如健康、游戲的概念,但并不足夠吸引人。
因此,我們才需要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而且是不同類型的。就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金融機構、航空公司、家電廠商,以及第四批中還有視頻網站、制造型企業,這比前三批的范圍要廣得多。
不是指望這些公司都能依靠虛擬運營商賺一大筆錢,而是如果他們中的某一個或幾個能像維珍航空那樣在一個跟傳統電信邏輯完全不搭邊的用戶群體中,打造出幾個殺手級的服務。虛擬運營商本來就應該是非常細分的小眾市場,絕對不會出現一個擁有上千萬用戶的玩家,至少三大運營商都不會允許這件事發生。
所以,盡可能地開放這個市場,讓更多有想法的玩家進來,才是虛擬運營商正確的路徑。當然,這并不是說完全開放,畢竟SP就是這樣被玩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