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稱,中國聯通集團副總經理李剛已向相關部門正式提交了離職申請,春節后一直沒有在聯通露面,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目前,李剛成為中國聯通歷史上級別最高的離職高管。
對運營商而言,馬年春節可謂“人心思動”,大批高管相繼離職,去向基本明確,即大批取得虛擬運營牌照的民營企業。一時間,運營商高管離職風波甚囂塵上,震動最大的當屬中國聯通,除了李剛,多名業務高管短期內相繼離開。有人甚至感言,“聯通給自己挖了個大坑”,“狼崽子養大了來吃娘”,“聯通這是要解散的節奏啊”。
年前不久,中國聯通原市場營銷部總經理周友盟證實,已擔任剛剛取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愛施德公司副董事長、移動轉售事業部總經理;原副總經理江大君緊隨其左右;中國聯通研究院原院長劉誠明也證實已經離職,加盟同樣剛剛取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天音通信。
這一波高管離職也波及到了中國電信,原中國電信終端公司總經理助理何寧也于近日離職,加盟虛擬運營企業樂語通訊任副總裁。
一時間,運營商人才流失和虛擬運營商“挖墻腳”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以往擠破頭皮都要進入運營商,端起“金飯碗”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運營商這塊金字招牌因為虛擬運營商的出現開始蒙塵。有分析稱,目前還只是高管離職“下海”,待虛擬運營商正式開工,基本運營架構搭好,時機成熟之后,不排除大批忠實追隨者離職現象出現的可能。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從表面上看,這句話對于此次中國聯通的高管離職風波并不適用。對于“高高在上”的運營商而言,高管的出路大多是從政(即進入系統內監管機構或者掛職地方政府)或者從事更高層次的研究工作。而進入民營企業,實屬罕見。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怪象?分析認為,一是運營商淪為純管道的趨勢愈加明顯,這就導致其整個業務盤子收窄,尤其對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而言,移動化的趨勢讓兩家一直以固網(3G業務不甚理想,4G前景不明的情況下)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日子愈發“艱難”。一位聯通的高管就曾表示,每天就像被架在火爐上烤一樣,非常焦慮。
二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新業務、新應用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移動互聯網的“藍海”已經引起大批資本的關注,“有了資本的助推,小企業可瞬間崛起,大企業可瞬間倒下。”一位業內人士坦言。深諳市場趨勢的運營商高管不會對此無動于衷。
三是“虛席以待”的虛擬運營商高薪職位誘惑,讓“體制內”運營商高管難以抵擋。據工信部發布的預測報告,到2015年底試點期末,保守預計轉售業務用戶達到5000萬戶,占運營商存量市場的3%,目前全國存量移動用戶有12億多,增量年增過億,虛擬運營市場前景可謂一片光明,“李剛們”不會視而不見。
四是搶占虛擬運營市場先機。有分析稱,虛擬運營市場其實也在開始“跑馬圈地”,必須做到一定規模才能生存,如果不能快速做大用戶規模,根據互聯網的規律,市場老大老二占據90%的市場份額。運營商高管,尤其是此前曾接觸過虛擬運營企業的人,更加熟悉業務和市場運作,形勢的變化讓他們深感“過了這個村就沒有了這個店”。
五是虛擬運營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體制機制較為靈活,市場化程度更高,加盟后,掣肘因素較少,給多年受“體制約束”的運營商高管一釋才情和抱負的機會。可以預見,隨著國內頂尖互聯網企業如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加入虛擬運營,運營商人才流失的情況或許會愈演愈烈。
六是中國聯通內部頻繁的干部調整。據統計,自從2009年3G商用以來,聯通頻繁調整集團公司和省級公司“大員”。或是集團公司部門“一把手”平調省公司,或是省公司“一把手”之間平調,再有就是省公司“地方大員”升調總部,頻繁程度在三個運營商中無出其右者。
不少高管抱怨工作剛有點起色,“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被調了”。這就導致聯通內部高管“競位”意識異常強烈,心態失衡。況且,純粹的單業務部門工作和省級公司全面工作還有不少差異,問題也不少。
例如,原中國聯通銷售部總經理于英濤調任浙江聯通總經理后,對與地方其他運營商的競爭問題上,處理和應對方式就略顯稚嫩,竟然公然在微博上詆毀謾罵競爭對手,成為業界笑柄,這從側面反映出了其焦慮的心態。
“一石激起千層浪”。“李剛離職”引發的運營商人員變動風波還會持續發酵,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顯現出來。運營商尤其是中國聯通是時候痛定思痛了,勿要讓虛擬運營商借此革了自己的命。如果真的被革,或許也就在“分分秒秒”之間,這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