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中國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551.45億元,環比上升了11.95%,是去年同期的2.7倍,繼3月網貸行業成交量創歷史新高后,4月網貸行業再次刷新了上月的紀錄。伴隨著P2P的火熱發展,風控成為了每一家P2P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風控依賴的標準主要是互聯網征信。
由于社會征信體系尚不完善以及賬戶盜用、機構代辦、申請欺詐等蓄意造假和詐騙行為,P2P傳統風控手段開始失效,升級風控手段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市場對征信的需求,從未如此迫切。當前中國征信體系的現狀是怎樣?現存征信體系的覆蓋率有多高?社會征信系統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有沒有水土不服?征信體系痛點何在?業界對互聯網征信的擔憂又是什么?
征信體系的現狀
據公開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征信體系現狀是,央行的征信系統雖然覆蓋了8億人,但真正和銀行有信貸關系的只有3億人。也就是說,在中國13億人口里,有銀行信貸記錄的人,占比不足25%。這將導致很多人的融資需求很難得到滿足。
今年初,央行開放個人征信市場,8家機構獲得準入資格,拉卡拉、螞蟻金服、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搶得準入證,隨后,各家企業就互聯網征信展開了一場追逐賽。對于互聯網征信,其來源是互聯網金融平臺沉淀的大數據,并通過數據建模,最終輸出每個人的誠信模型,以此為標準,系統自動判斷可以借給誰錢、借多少。不過,由于互聯網金融在國內興起的時間較短,大數據征信的可靠性和含金量仍被不少業內人士質疑。
傳統征信PK大數據征信
在這樣的背景下,P2P網貸公司紛紛就征信問題與第三方征信公司展開合作。據透露,某國內知名征信機構接入了眾多P2P平臺、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另據報道,一些網貸平臺與銀行簽署了資金清算管理協議,緩解P2P自建資金池的風險;還有些P2P公司嘗試與芝麻信用和騰訊征信合作,希望積分和海量數據等可以考察借款人的違約成本。
從類型上看,傳統征信公司采用的是同業信息分享模式,即客戶查詢一條信息需要先共享一條相應的信息;而互聯網公司則是利用自身的海量數據優勢和用戶信息,從財富、安全、守約、消費、社交等幾個緯度來評判,為用戶建立信用報告,形成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海量數據庫。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征信模式面臨的難題是征信數據不全、平臺上傳數據積極性低、更新不及時、接入門檻高等問題。而大數據征信模式,其優點在于數據來源廣泛,彌補傳統征信覆蓋面不足的缺陷;數據類型多樣化,不局限于信貸數據,更能全面反映個人信用情況。其難點在于:信息過多引起的數據雜亂,整合多方數據困難,且數據相關性分析需要較長時間和實踐來檢驗,短期內信用評價數據精準性較低。此外,大數據征信也面臨著法律風險,在個人隱私保護上較難把控。
行業痛點與展望
P2P機構面臨的征信現狀有四大痛點:第一,P2P平臺目前沒有納入央行征信系統中,難以直接獲得央行征信服務;而征信機構獲取P2P公司的數據也有難度,因為太多、太分散,也參差不一;第二,央行征信報告的覆蓋范圍與互聯網活躍用戶有出入,無法全面、有效地反映借款人在非銀行機構間的借款信用信息; 第三,國家公共部門信息公開程度遠未到位,多數信用信息獲取難度大; 第四,P2P機構間信息相互獨立,沒有有效的信息共享,非銀行機構間的借款人征信、懲戒機制未有效建立。
網貸行業是否有機會被納入央行征信體系?互聯網征信如何有效的整合傳統與大數據?監管層將會建立怎樣的懲戒機制?互聯網征信的未來何解?敬請關注2015年5月24日第二屆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學術界專家及業界精英將會聚于此,互聯網征信的紅與黑,在這里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