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將探索將“大數據”應用于市場監管,通過對各項數據的綜合對比、檢測、分析等,及時發現涉嫌違法的市場主體。并且確定監管的產品、企業、地域、時段,提高抽查的針對性。這是記者從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25日召開的關于大市場監管職能轉變及監管方式創新的征求意見會上了解到的。
該放權的放權 該管的管到位
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常務副主任徐友軍介紹,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市擁有市場主體157.8萬戶,其中食品生產經營者11萬左右。而整個市場和質量監管委的公務員只有2855名,“就算這些人員全部都加入工商,人均監管也要達547戶”。
為此,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起草了《關于推進大市場監管職能轉變及監管方式創新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向“放權、嚴管、服務”三個方向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做好“減法”“加法”以及“乘法”。所謂“減法”指的是要把政府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還給市場和社會,簡政放權‘放’到位,加快市場化進程。“加法”指的是把該由政府監管的事項切實管住、管好、管到位。《意見》提出要重點加強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涉及公共安全事項的監管。“乘法”則是指圍繞“深圳質量”“深圳標準”,加大服務經濟、服務產業、服務前海發展力度,全面服務“扶”到位。
《意見》明確隨機抽查的對象,是高風險以及有嚴重違法記錄的重點監管對象(如食品、藥品)以外的一般商事主體,這部分主體按照確定的比例、規則隨機抽查,不再全面巡查。而對于高風險以及有嚴重違法記錄的重點監管對象,則推行風險管理及信用監管,依法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讓數據決定 監管的重點
探索將“大數據”應用于市場監管,是《意見》的亮點之一。《意見》提出,要依托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在日常監管所形成的市場主體、商品質量、消費投訴、商品價格、行政處罰等龐大的企業信息數據,開展大數據監管專項研究和實踐,建立科學的數據分析模型,通過對市場主體準入登記、納稅、社保醫保等數據的綜合比對、分析、監測,科學篩查、及時發現涉嫌違法的市場主體,預警系統性、區域性的市場異常現象。
“提高抽查的針對性,一旦發現存在問題,將依法嚴厲查處。”鄺兵表示,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監管理念及思維,加強數據整合、采集、分析、挖掘,讓數據決定監管的重點。
徐友軍則表示“大數據監管”是實現大市場監管“嚴管”到位的利刃,也是將來監管的方向。目前,該部門已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團隊研究大數據監管,將以企業監管、消保維權、監督抽檢、廣告監管等業務為突破口,力求盡快取得突破。
■聲音
各部門數據應互聯互通
不少專家認為大數據監管、信用監管在市場監管中很有必要。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勤表示,政府很多部門都有自己的數據,但不能實現互聯互通,發揮的作用有限。應該讓各個部門的數據實現互聯互通,一旦在一處失信違規,將在其他方面寸步難行。他還提出,要提高違法企業、經營者的違法成本。“要上升到刑法的高度。國際上制假售假等都是動用刑法,不動用刑法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深圳市人大代表鄭學定認同“食品安全是管出來的”觀點,他認為對食品安全問題就是要依法監管、不留情面地嚴厲查處。他舉例稱,酒駕這種陋習,就是在提高了違法成本、嚴管的情況下,才得以減少。而且要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天天有處罰”,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威懾力。他同時建議在一些大的市場、社區建立公告欄,將食品、藥品等不誠信的行為公開。“一定要敢于碰硬,才能管好食品藥品問題。”
他還表示,現階段政府的監管仍是第一位的,要管到違法經營者怕、老百姓叫好為止,等若干年后,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監管才能放在第三位。
他還建議在深圳人流密集的地方建設一些檢測點,對食品安全進行快檢、快篩。此外,他還表示,目前的《意見》缺乏細節、配套的內容。“比如減權到底減什么?哪些是要放的?哪些是要管的?應該有具體的清單列出來。”對此,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鄺兵表示,會結合專家的意見建議對《意見》作出修改,而且各個職能處室也將會出臺具體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