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1月16日訊
如今,大數據時代帶來的競爭日漸激烈,商業銀行也正在血拼之中,只為搶奪市場的主動權,爭奪數據資源,工商銀行的電商平臺“融e購”商城正式上線,中信銀行則推出POS網貸…
自2012年建行“善融商務”率先上線以來,為大型商業銀行涉足電商領域拉開了帷幕。隨后,交行的“交博匯”、中行的“云購物”紛至沓來,此次工行又以自身1.5億個人網銀客戶為基礎,試圖在電商大戰中分一杯羹。
工行表示,“融e購”的商家是由工行方選擇邀請入駐,目前交易費用全免。
其實,不僅是工行,目前幾乎所有的銀行系電商都聲稱,免平臺費、免技術維護費、免交易傭金費。而這些“免費”的背后,是銀行朝思暮想的數據信息。
建行副行長龐秀生曾表示,為獲得客戶的真實數據,銀行往往要進行大量線下調查工作,成本巨大。“此前與電商合作,只能得到信息的分析結果,但銀行更希望自己做電商獲得一手數據。”
電子商務平臺上積累的大量數據,比如消費者的搜索、比價,商戶流水等,能夠轉化為銀行評級、授信的數據,將為銀行發展潛在客戶、規避信貸風險起到重要作用。
同樣懷揣著捕捉數據的欲望,一些股份制銀行卻暫時沒有搭建電商平臺的沖動,但與大行相比,并沒有放棄在“大數據”時代爭奪的權利。
日前,中信銀行和銀聯商務合作推出POS貸,以商戶自身穩定的POS交易記錄為貸款審批的主要依據。
事實上,憑借POS機進行貸款,利用交易流水換貸款授信,這種模式在銀行業內已有先例,招行、平安、光大等股份制銀行也都先后推出過類似產品。
中信銀行網絡銀行部副總經理徐鵬表示,與銀聯商務的合作,一大突出特點就是整合了大量數據。“實際上這就是大數據的好處,可以實現所謂的精準營銷,剔除經營的成本。”
此次,中信銀行單筆最高貸款額度僅為50萬元。徐鵬表示,“現在面向的商戶就是小微企業,這是我們精準營銷的方向。”
銀聯商務市場部高級經理馬海峰介紹,“銀聯商務服務的商戶中95%為中小商戶,銀聯商務維護的POS機為362萬臺,占據POS機市場份額的35%。”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此表示,伴隨科技的發展,移動互聯的浪潮洶涌而來,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因素不僅可以支持銀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持續激增的數據還能迫使銀行尋求新的方法來采集、整理數據,助推金融創新。
各大銀行對大數據爭奪風生水起,然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數據造假問題也不容小覷。郭田勇指出,“大數據固然能降低商業銀行的交易成本,也能降低客戶的造假成本。”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了解到,數據造假也確有存在。例如,“POS貸”本應基于“真實貿易交易”用戶的信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可能存在個別商戶為了提高貸款額度,進行“流水造假”的現象。
“虛假數據可以騙過計算機程序,但騙不過銀行傳統的線下實地調研,企業和個人的軟信息有時更加真實,線上線下相結合才能確保信息真實,防范風險。”
D1Net評論:
身處大數據時代下的商業銀行,只有獲得市場先機,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的霸主,而獲得市場先機的根本在于掌握數據資源,為此,商業銀行紛紛投入血拼之中,在未來的發展中,除工行和中信銀行之外,更多的商業銀行也會加入拼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