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宣布正式取消140字符限制。有輿論就此打趣說“微博”這個名號還能叫得名副其實嗎?其實這次取消字符限制之于微博并不是多么深刻的功能性變革,畢竟從早年長微博圖片到后來新浪自主的“長微博”,都是可以發布長文的。只是這次,微博內容框中不會再提示字數超出的報錯。
微博的效仿對象推特早在去年就宣布取消了140個字符的限制,推特準備將文本上限開放到10000字,而微博此次將文本開放到了2000字。
但這次形式大于實質的取消字符限制,對于微博依然有著深刻的戰略意義。推特初興時,為了方便用戶發推,特意設置了以短信為入口發布推特,而以短信為入口也就必須兼容短信字數標準(70個字,也就是140個字符)。這個不成文的傳統也被微博一路沿襲下來。只是到了現在移動互聯網的極盛時代,傳統也變得越來越像是累贅,微信訂閱號、今日頭條這兩年的發展已經證明人們并沒有喪失看長篇文章的耐心,而昔日里微博登場時被贊譽的“簡潔清晰、易轉發”等聲音,開始被 “斷章取義、標題黨”等負面評價所取代——即使這不是微博字數限制本身的錯。
去年當推特宣布取消140字符限制時,西方媒體有批評聲音說這會讓推特喪失其獨有的魅力,成為眾多博客式寫作平臺中的一員。
其實微博也面臨著相似的困境。吸引更大規模的自媒體作者來參與微博,就要讓這些作者感受到微博平臺的傳播力——但微博的黃金時代畢竟已經過去了。微信上好文章形成影響力,靠的是朋友圈分享,社交鏈傳播,今日頭條則依靠其強大的數據運算能力,將“供需”進行恰當匹配。
微博在打造自媒體平臺的做法上,某種程度上還在依靠著傳統媒體的“控制”式方法,前不久微博的峰會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頭部作者” 在微博上獲得的收入超2億元,收入來源上,粉絲“打賞”給作者帶來的收入超過4400萬元。然而微博自媒體的準入門檻比起今日頭條和微信來要高得多,絕不是那種“從零做起”的自媒體人的理想之地。對于草根作者或小眾作者來說,微博自媒體的準入門檻無疑太高了。如果微博改變了字數限制,但其自媒體申請機制并無太大改變的話,恐怕其自媒體發展最后也淪為門面工程。
微博現在已連續盈利多個季度,它的收入構成主要來自廣告和營銷。然而另一個數據也不得不提,去年年中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微博使用率半年降了17.9%,巨幅的下降當然有微信強力侵蝕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與微博自身過于泛濫的廣告卻沒有優秀內容支撐有很大關系。
此外,微信的強大影響力正在將用戶變得越來越“懶”,更多的人成為讀者而非作者。在這個背景下,放開字數限制還能否激勵起普通用戶的創作欲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