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金融時報》今天撰文稱,2015年是科技“獨角獸”發展之年,2016年它們可不會那么風光順利了,這些創業公司必須拿出漂亮的業績,他們必須證明自己配得上如此高的估值。
全文如下:
如果說2015年是獨角獸之年,那么在2016年獨角獸必須證明自己名副其實。科技創業企業估值紛紛超過10億美元,它們掀起一輪又一輪狂潮,現在市場卻變得更為理性了,人們開始認識到高達幾十億美元的估值是虛無縹緲的。
Square上市是關鍵性事件
據估計,在美國高估值科技公司已經超過140家,這些企業的估值之所以飛速增長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科技公司帶來好創意,它們準備利用軟件和互聯網改變整個產業,人們對此很期待;其次,愿意在私有市場冒險的投資者更多了。
11月移動支付公司Square上市是關鍵性事件。Square IPO定價低于之前融資時投資者開出的價格。無奈之下,Square只能通過發行額外股份補償投資者,其它一些“獨角獸”的定價則面臨更多的質疑。
紅杉資本董事長邁克爾·莫里茨(MichaelMoritz)曾用“次級獨角獸”這個術語來形容那些根基不牢固的企業。Benchmark合伙人比爾·格利(Bill Gurley)態度更激進,他聲稱“所有的估值都是假的”。估值的調整已經開始,而且還會繼續。
估值被扭曲
硅谷的調整規模不會達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的水平。雖然獨角獸的質量參差不齊,但優步和Airbnb等領頭羊已經對現有產業造成巨大影響。人們對未來技術的興奮并非毫無根據,將人工智能、軟件、通信結合意義深遠。遺憾的是私有市場估值已經被歪曲被抬高,創業企業已經推遲IPO時間,它們對金融創新提出了質疑。盡管市場處在興奮期,但在近幾十年VC卻沒有獲得很好的回報,只有少數基金獲得的回報能讓投資者滿意。
IPO市場已經蹣跚不前,成熟基金及其它公開市場的投資者只好參與高增長硅谷企業的私人融資。成為內部人是不是可以賺更多錢還沒有定論,一些獨角獸的估值已經下降。
市場環境很對創業公司的胃口。它們可以融資幾十億美元,然后積極擴張業務,卻不必像公開上市公司一樣受到條條框框的制約,上市公司每個季度必須公布業績、披露財務狀況。它們已經獲得上市公司擁有的許多權利,卻沒有承擔相應的義務。
本來市場應該為這些企業制定一些規則,但是投資者要么沒有得到保護,要么一些保護措施只分配給了私有市場的少數人。隨著企業的增長,每一輪融資時的投資者獲得不同的保護和待遇。
美國加息已經開始,超便宜融資的時代已經過去。硅谷“獨角獸”不再神秘,它們必須用發行股票支付股息的方式籌集資金,有時公司的估值還比之前的還低。私人融資時的承諾正在接受檢測,而檢測的結果將讓人失望。這些企業沒有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卻披著“神獸”的漂亮外衣迷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