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總是會干一些看起來很瘋狂的事情,比如這次為自己創建母公司。美國時間8月10日晚間,谷歌宣布將為自己創建一家名為Alphabet Inc.的母公司。新的Alphabet公司將成為一家傘形公司。所謂“傘形公司”是指“以投資與被投資關系建立起來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且相互關聯的公司群體”,就像打開的傘,下面網羅了眾多參股公司。如果不是自然形成,傘形公司的創建很多時候是為了特定目標,比如規避并購中的稅收和法律問題上的障礙等。
但Alphabet的創建顯然不是為了短期目標,恰恰相反,谷歌的“造媽行動”看起來更像一個長期計劃的一部分。谷歌創始人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將在Alphabet中分別出任CEO與總裁,這表明公司的控制權沒有因為母公司的創立而被轉移,新谷歌也將會占據老谷歌600億美元營收的絕大多數份額。
對于谷歌的做法目前外界議論紛紛,綜合看有三重目的,其一是創始人佩奇和謝爾蓋想解放自己,創立母公司更便于抓大放小,集中精力下一盤大棋;其二是Alphabet的創建可以使原來谷歌旗下各種不太相關的業務得以獨立運營,互不牽涉。近年來,谷歌在互聯網業務之外做了大量布局,包括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新能源、智能家居、醫療健康產業等等,其中不乏一些高風險的探索性業務,將核心業務與投機性更強的業務分離,并像一家財富500強公司那樣經營核心業務,這樣做會更省心。谷歌已經是一家4300億美元市值的大公司,但其領導人又有“登月野心”。但這讓人感覺谷歌有點不務正業,不如索性將之交給一家跟谷歌平行的Alphabet子公司去做。
其三是內部創業說,把新業務與核心業務平行排列,無論從吸引外來資本,還是從保留核心員工,避免高級員工離職創業的角度看都是有利的。
以上這三種說法卻有一個問題解答不了,即谷歌若只為實現上述目的的話,其實沒必要一定創造母公司,歷史上的偉大公司基本都是從單一公司發展起來的,隨著業務的壯大和多元化,更多的是采用分拆、購并的辦法加以解決,比如同樣是搜索引擎公司的百度,為了發展O2O業務就提出了“航母計劃”,把一些業務分拆出去。
Alphabet的出現,其實代表了當下互聯網工具化的趨勢,也就是說是谷歌的去互聯網化,如果采取分拆擴張的辦法,谷歌依然是谷歌,在人們眼里依然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創建一家母公司之后,雖然谷歌仍然是主體,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它終將會淡出公眾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偉大的科技或綜合性公司:Alphabet。
Alphabet的出現與中國的互聯網+大潮可謂殊途同歸,其核心都是互聯網的工具化,互聯網的影響越大,越是從有到無,就像水像電,看今天的阿里、百度、騰訊,他們都在拼命與傳統產業結合,當來自互聯網+的營收超過其互聯網業務之后,誰還能說他們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呢?就像通用電氣公司,他還是一家電氣公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