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2015年運營商發展思路的關鍵詞,毫無疑問是“向互聯網轉型”。中國電信明確提出互聯網化,中國移動叫數字化服務,中國聯通則向轉型改革要新動力。
與前兩年嘗試著植入互聯網基因不同,運營商已經堅定地將“互聯網化”寫入企業戰略,力圖“再造”。面對互聯網沖擊,運營商要開放、要改變是共識,但業內人也有類似疑惑:運營商向互聯網轉型,是要大舉進攻和主營互聯網業務,與BAT(百度、阿里、騰訊)直接競爭搶市場嗎?“再造一個新型中國電信”和“再造一個中國移動”是否代表運營商定位的大轉變?近期,更有與互聯網化轉型針鋒相對的論調稱,電信業就是一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公路”的角色,真正為消費者服務的是互聯網。
各類爭論與困惑,匯聚成一個疑問,那便是運營商的互聯網化轉型要做什么,如何落地?
抓互聯網機遇 做差異化之事
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今年的工作會上,對B2I、IIT和構建安全網絡的互聯網化轉型核心思路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度嗣襦]電》報記者注意到,這三大構想聚焦的是產業互聯網興起的重大機遇,基礎與前提是中國電信在行業市場上的傳統優勢。
中國移動有關數字化服務的戰略中,同樣凸顯機遇與優勢。奚國華董事長提到“價值鏈中利潤最豐厚的部分開始轉向數字化服務”,中國移動不能跟隨,而是要發揮比較優勢。
這是鮮明提出要向互聯網轉型的兩家運營商,戰略雖類似,但戰略重心是有區別的。中國電信立足寬帶網絡和IDC領域優勢資源,志在以云和大數據構筑互聯網平臺價值和開放能力;中國移動則著重布局數字內容和應用、融合通信、電商等業務領域。這種區別,深刻體現出運營商向互聯網轉型的主訴求:認清自己的優勢,以差異化的路徑,做擅長之事,在互聯網競爭環境中開拓新的價值空間。就如中國移動在咪咕公司成立儀式上提出的,要在未來數字化服務中占據“一席之地”。
運營商十分清楚,受限于資產屬性、資源結構和機制,短期內,自己干不了互聯網公司那攤活,但基于互聯網的增長領域是極其廣闊的,且潛力深厚。更為關鍵的是,互聯網改變了用戶獲取服務的方式和感知的標準,改變了產業資源的價值實現模式,運營商必須順勢而為。把眼光放到行業外,我們發現,其他諸如金融、保險、汽車、科技、零售等領域的超大型企業,也在近期頻頻提出互聯網化戰略。蘇寧下決心徹底轉型互聯網,TCL以互聯網化轉型搶奪入口、經營用戶,平安財險、福田汽車以大數據為切入點,加速擁抱互聯網。所以,說電信運營商向互聯網轉型,就是要做“BAT”,未免太狹隘。運營商的互聯網化轉型,對內來說,是關乎企業未來增長與發展的選擇;對外來說,則是更好地滿足信息消費需求的服務能力對接。
[page]互聯網思維 平臺化運營
中國聯通工作會提出,今年將聚焦“平臺化”,推進集中統一運營體系建設。而基礎業務及服務的互聯網化運營,基礎網元、云和大數據以及企業IT運營等多個方面的互聯網化改造升級則是中國電信近期的重點任務。從電信運營商的規劃來看,真正的互聯網化轉型并非大量涉足互聯網業務,而是重在用互聯網的方式改造傳統的運營模式。
專家認為,電信運營商垂直化的組織架構和業務模式,極不適應互聯網消費需求。雖說“方便”了企業內部運營,但“麻煩”了用戶。平臺化是一個方向,不僅可以用“一個面孔”、統一渠道和全網的能力服務用戶,還能依靠集約實現低成本高效率運營。對于用戶來說,不用去應付煩瑣的后臺環節,“傻瓜”式接入和使用就可。對于運營商,則提高了業務靈活性,只要有需求,就能馬上響應。
就拿運營商最核心的網絡資源來說,本地網、城域網、骨干網“分段而治”,協調難、成本高、效率低,跟不上互聯網快速多變的需求和節奏。據悉,電信運營商將在今年加快扁平化、智能化和開放性網絡的改造。
IT資源的集約和IT能力的開放,以及大數據的匯聚同樣是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化轉型的重心。只有資源集中化運作維護,才能具備統一賬號、支付、位置服務等真正的平臺能力,快速地向用戶提供服務。有運營商提出,今年將在破除各省級分公司資源利益割據上有大動作。
運營商要升級的,還有渠道體系和服務方式。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渠道建設和互聯網服務模式的構建,真正按照用戶需要的方式,向他們提供“最好的質量、最佳的體驗、最優的服務、最快的速度、合理的價格”。
“如果企業體制機制、資源配比方式不改變,平臺化就是空談。”中國電信一位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在新興業務領域實行與基礎業務隔離的管理運營體系和激勵機制,按照互聯網方式進行決策、管理和運營,人才體系相對獨立,人才流動市場化,嘗試股權期權激勵方式,資源彈性配置。對于深度參與互聯網競爭的電信運營商來說,互聯網思維、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改革或許是更為急迫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