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場的安檢通道,是一個能讓全世界人民陷入焦慮的話題。無論是出差旅行還是探親訪友,總要經歷這無法拒絕的“規則之手”,于是在這個狹小的空間里,集齊了各種各樣的復雜情緒:提心吊膽、手忙腳亂、尷尬窘迫、焦躁不安,在這不長不短的時間里,行李箱變成了潘多拉魔盒,手機、電腦、平板、充電寶、洗漱包、化妝包、雨傘,一律要在眾目睽睽之下一股腦的掏出來,碰上個不善整理收納的人,場面可以說是非常慌張了。
乘客和安檢員都難以避免的“規則之手”
當你允許一個陌生人的指尖在自己身上肆意游離時,如果不是在做保健,那一定就是在安檢。
從機場安檢出來后,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夠人性化,覺得恐懼,甚至感到被侵犯。國外著名社交網站Reddit甚至還有專門的機場安檢吐槽區。
“這就是我為什么討厭坐飛機的原因。除爸媽外,這輩子第一個拉開我褲襠的居然是個中年男子你敢信?”
“我因為胸部外形飽滿,在過大部分機場安檢時都會被工作人員要求‘抖奶’以證明里面沒有可疑夾帶品。這真是丟人。”
去年,美國交通安全管理局(TSA)的搜身新規指出,為了做到更深層次的隱患排除,安檢人員可以采用更深度的排查手法,包括對一些敏感部位或者縫隙進行拍打。這一規定引來了不少抗議,有人甚至穿著泳衣來安檢。
然而,尷尬的也不僅僅是乘客,工作人員的內心其實也是崩潰的。根據CADAS公布的2017年國內主要機場旅客吞吐量數據,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分別達到9579萬人次、7000萬人次喝6584萬人次。而全國2017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機場已多達32個。
面對源源不斷的人流,安檢工作人員不僅需要不斷重復有關液體、膠體、氣體、外套和手提電腦的那些套話,還要保持警惕性、營造“沉靜而命令感”的氛圍,同時保持安檢的專業性,還要時不時面對來自乘客的質疑、不耐煩,溝通解決的可能性,尋找可疑物品,最后,還要面對千奇百怪的收納、著裝習慣。這樣的工作方式不僅影響安檢通道的效率,也增加了安檢人員的工作強度。他們同樣,累且尷尬著。
AI時代,航空安檢也可以更智能
在以上各類場景中,全球安檢通道有普遍面對的客觀問題,即:安檢通道無法實現很準確的人包對應。一旦發展隱患,就要開始大量人工排查工作。可以看到,提高安檢效率和質量,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乘客滿意度,是亟待達成的目標,而在這個場景中,場地規劃、安檢流程、信息管理、行李復盤等方面都是解決問題的方向。
AI井噴時代,地面交通出行體驗一直都在不斷推陳出新,航空出行體驗也迫切尋求突破,乘客對安檢環節的快速性和友好性的期望值也與日俱增,依靠傳統檢查手段和技術早已無法解決當前和未來在安檢安全、效率和體驗舒適度方面的矛盾。
對此,世界各國都拿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
英國推出了“Smart Lane”概念的智能安檢通道。該安檢通道可以實現托盤自動回傳、遠程圖像判讀等功能。為了提高安全性探測的能力,智能安檢通道可以選用雙視角甚至多視角X光機和CT探測設備同時工作。采用該智能安檢通道后,還可實現一個安檢通道同時讓幾個旅客一起放行李包裹過檢,大大地減少了通道的擁堵等待時間。
在人體檢測方面,毫米波人體探測門可以實現360度無死角探測,如大腿內側這樣的區域。探測門內嵌了的網絡管理的系統,還能夠自動生成有關人流量實時監控、報警情況的分析報告。
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皮爾遜國際機場,采用了名為CATSA Plus的閘機系統,該系統使用電動滾柱、遠程X光觀察室和自動返回系統,脫包裝和重新包裝站點也得到改善。操作臺的設計可以讓乘客不必緊張跟隨別人的速度,允許乘客不慌不忙地整理隨身物品。
而在迪拜機場,預計將在今天啟用AI監控系統,虛擬水族館隧道代替了安檢門,讓短暫的安檢時光變成了旅游觀光,乘客無需再通過任何安檢門進行檢查。實現這個功能需要乘客在安檢前錄入自己的臉部數據,當走進安檢隧道時,隧道畫面會吸引乘客的注意力,攝像機借機掃描臉部或虹膜,綠燈亮起后便可通行。
通過率提升66%,安檢也可以從容不迫
在北京北京首都機場T2航站樓,也同樣啟用了人臉識別自動安檢系統,總體來看,這套智慧安檢系統可用“ 又快又準” 來概述:在“ 快” 上,老式的安檢通道在運行效率上,每小時約為160人,在運行效率上,每小時通過率達266人,較之前提升了約66%左右。而在“準”上,對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時,安檢的準確性也得到了加強,通過自動分流技術,系統可以實現安全行李和可疑行李自動分離。
這套智慧安檢系統的研發方,北京一維科技副總經理郎樺介紹說:“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民航安檢領域屬國內首創,達到了國際一流,同樣,這一技術也適用于其它有安檢需求的高鐵、地鐵等交通場站,幫助人們日常出行更加便利。”。
首都機場航空安保有限公司西區安檢部經理劉曉強介紹:自今年3月19號試運行以來,不但旅客通過效率大幅度提升,且數據運行平穩,未來會繼續大量投放現場,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旅客“刷臉”通關指日可待。在安檢現場,不少旅客都選擇在智能安檢通道過檢。既加快了安檢速度,也免去了認領自己行李的尷尬。
以人臉生物特征為依據,創新的將旅客物品和人臉進行綁定,這項黑科技可以說是我國航空安檢體驗史上的突破。
縱觀國際航空安保領域,呈全球化、網絡化發展的恐怖組織和社會極端分子一直都是航空安保的主要威脅;與此同時,我國大規模、高規格的航空運輸保障任務數量逐年增加,特別是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下,航空安保面臨的挑戰、威脅以及不斷更新的破壞手段都是前所未有的。隨著國際、國內安全形勢日益嚴峻,機場安檢的規格只會越來越高。
作為一個專注民生服務領域的智慧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自2002年成立以來,一維科技堅持以大數據分析為支撐,以生物識別為核心技術研發方向, 智慧安檢是其重要產品之一。據了解,一維科技的業務范圍現已遍布全國各省市,擁有十幾家分支機構和5個研發中心,產品涉及智能安檢、生物識別認證、智慧化公共服務、職業教育云平臺、DRGs等多個領域。
一維智能安檢系統于2017年9月產品進入正式研發階段,經過樣機測試、評審會、模擬旅客測試等環節,已于2018年3月投入試運營,歷時6個月達到項目預期目標,下一步在完成聯調之后,6月中旬,這套安檢系統將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航空展上進行全系統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