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主題為“人工智能與智慧教育”的論壇上,中外教育界專家學者著重討論了人工智能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以及如何讓青少年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前沿技術產生興趣。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表示,未來的教育方式將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支撐,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個性化指導為輔,以“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形態呈現。
與會專家認為,人工智能將在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助力教育變革。方法上可以借助人機交互手段,使教學情景更生動鮮活;形式方面,教師不再面向所有學生開展“標準化教學”,而是根據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系統提供的學生發展報告,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指導,重點補足薄弱環節,發展自身優勢。
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副主任洪亮說,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智慧教育”將是教育創新的一個重要特征。對教育來說,人工智能不僅是一種新工具、新方法,還代表著一種新思維,應該從基礎教育階段就加以重視。
論壇上,西澳大利亞科技館科普項目主管杰西卡·席爾瓦介紹了他們正在實行的創新項目“電動玩偶”。這一項目通過學習簡單的編程知識等,讓青少年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機器人”。“把知識變成實踐,不僅讓孩子們更有成就感,也激發起他們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席爾瓦說。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朱崴則認為,從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來看,學科綜合性、交叉性很強,因此學校應注重對學生系統性科學知識的培養。比如開展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可能需要同時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學、化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
本次論壇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等機構承辦。參與承辦本次論壇的習和科技公司總經理杜培培介紹說,論壇結束后,還將舉行第38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00個項目團隊將參加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