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和計算的泛在化及其引發的社會結構變化使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類已邁入信息時代,以網絡中心、信息主導、體系支撐、融合共享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有效助推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使民生服務更到位、城市環境更友好、經濟運行更合理、行政管理更高效、萬眾創新更活躍、社會生活更和諧。
新型智慧城市面向國家層面的全局智慧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城市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為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絡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生態。”中國電科總經理樊友山表示。
與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在發展理念、建設目標、實施途徑、核心功能、資源和形態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是強調在國家層面開展體系規劃與頂層設計,實現城市之間、城市內部的信息融合共享以及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強調數據歸心、信息主導,通過數據的集中、融合和開放,匯聚社會力量,共同挖掘數據的內在價值,支持城市的管理者、使用者和建設者實現更加合理的決策,并利用信息流驅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等其他流態,完成智慧的組織,推動政府管理扁平化和高效化,加快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三是堅持探索開放經濟和共享經濟,打造基于開源信息系統的經濟發展能力,把數據存量轉化為產業增量,充分匯聚信息、利用信息、挖掘信息,以開源的方式催生數字經濟、互聯網經濟、信息經濟等新興經濟模式蓬勃發展,形成更具活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四是強調便捷為民,通過建立基于智慧信息系統的便捷為民服務體系,形成高效便捷、無處不在的信息服務。
“互聯網+數據融合”解決城市治理難題
城市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環節,承載著人民對更美好生活的期盼。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進入協同發展新時期,以城市治理與新一輪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求。
在樊友山看來,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在技術上涉及基礎網絡、感知設備、云計算設施、共性平臺及基礎信息資源,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則面臨著更為嚴苛的要求。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應從全局視角出發,根據國家總體規劃、城市現狀、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發展規劃,對城市的特點、競爭力、吸引力、發展驅動力、信息化可提升的點線面進行全面分析。
縱觀當前的城市治理,依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跨域業務協同方面,城市信息化建設,缺乏全局的頂層設計;管理機制建設方面,各部門條塊分割和層級化的管理模式嚴重阻礙城市信息化發展;數據共享應用方面,城市基礎數據資源未能實現充分共享和綜合利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方面,尚未建立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體系,形勢嚴峻……要解決這些問題,對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不能僅停留在技術層面,還要成體系的信息系統技術來推動城市管理改革。
在此背景下,許多企業都在積極布局,致力于通過“互聯網+數據融合”催生新的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自2010年開始,中國電科先后承擔了北京、重慶、天津、上海等100多個城市的智慧城市設計與建設。2015年8月以來,中國電科與深圳市、福州市、嘉興市達成協議,深度參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在城市運營、大數據管理、網絡安全等多領域運用體系工程方法,自頂層向下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最終打造改革開放、創新生態、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三個方面的“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標桿”。
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落地的重要技術手段,在物聯網通用體系架構指引下,各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可實現城市內及城市間各部門應用信息的接入、匯聚和整合,通過數據融合共享和開發開放,可為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日常運行狀態信息和應急響應決策依據,便于城市管理者進行一體化應急指揮調度、多部門協同處置、精細化和精準化城市管理。
“通過在普通監控攝像機中嵌入多種智能識別算法,當探頭發現實時信息,自動將信息傳送至視頻平臺,實現了對監控系統‘智慧’技術的革新。”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表示,將可視化的視頻設備與物聯網、視頻云平臺等技術結合起來,還可實現智慧交通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
智慧方案為生活帶去更多便利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是為民服務。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濃厚氛圍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致力于利用“互聯網+”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智慧解決方案。
提起看病,很多人都有過去大醫院就診的經歷:掛號排長隊,候診等半天,反復檢查太折騰,開大處方花錢多……說到底就是一個字:“難”。那么,是否可以將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運用到醫療領域,實現更為便捷的智慧醫療?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電科的技術“極客”們推出了“全科醫生”解決方案:患者通過智能手機連接社區全科團隊,可以得到更加方便有效的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全科團隊利用信息系統在循證、知識庫、認知技術的幫助下提升診療水平,更好服務患者,全科團隊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對接高端醫院專科醫生資源,實現遠程會診、遠程門診。
頗具代表性的還有“智慧工地”解決方案。這是專門為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打造的一款產品,其綜合應用了RFID、紅外探測、無線傳感網等物聯網技術,幫助施工企業和建筑工人改善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生產、環境污染和勞動力薪資,并提供便民服務一站式服務。
“智慧停車”平臺以人機互動的形式,從政府、企業、個人用戶三個層面,使城市管理者可以全面掌握實時的城市靜態交通情況,停車場庫管理者可以了解生成全時段的場庫車流、賬務報表及分析,城市車輛駕駛者可以實時查詢動態的停車場庫信息預訂目的地附近場庫的車位,分享及管理個人車位的信息、尋找、購買錯峰停車的資源等,方便城市駕駛出行。
“新型智慧城市不是一種智慧,而是一種城市,這種城市要以智慧的方式運轉;不是一個工程,而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要以工程的思維駕馭;不是一次創新,而是一次改革,這次改革要以創新的手段驅動。”中國工程院吳曼青院士的思考很獨特,卻也代表了市民、企業乃至城市管理者共同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