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中國互聯網長久以來最大的一個謊言就是開放,沒有一家公司不是言必稱開放,不把那些開發者和第三方忽悠暈了并熱血沸騰加入進去,那簡直是姿態沒有做到位。但一涉及到具體利益的時候,就都又不提那個開放的茬兒了,裝傻充愣,看天吹口哨。開放一詞只是一個拿來消費的工具而已,從1995年到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個開放的姿態,但就是從沒看到過什么開放。
前幾天哀嚎聲一片,先是支付寶新春紅包被微信封殺接口,接著是網易云音樂、蝦米和天天動聽被取消分享到微信的權限。人們都在討論開放與封閉的話題,好像中國互聯網過去是開放的,現在卻走向封閉了一樣。看得最清楚的還得是互聯網老兵網易,人家并不怪誰,只怪微信不是自己的地盤。這樣的思維方式,才是最符合現狀、歷史及未來的。
中國互聯網長久以來最大的一個謊言就是開放,沒有一家公司不是言必稱開放,不把那些開發者和第三方忽悠暈了并熱血沸騰加入進去,那簡直是姿態沒有做到位。但一涉及到具體利益的時候,就都又不提那個開放的茬兒了,裝傻充愣,看天吹口哨。開放一詞只是一個拿來消費的工具而已,從1995年到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個開放的姿態,但就是從沒看到過什么開放。
搜狐和新浪這些門戶在初期時,頁面上堆積的都是別人的鏈接,流量小,自身服務能力不足,能讓用戶通過自己的網站使用別人的服務也是不錯的。在門戶的流量逐漸增大以后,那些頁面上的位置就變成了錢,再那么開放就顯得太慷慨了。新浪微博可能是門戶這種商業模式所經歷的第一個開放案例,幾十萬的開發者,幾十萬的應用,搞得風風火火,最后結果是什么樣子,應該都很清楚了。
騰訊QQ在取得國內即時通訊市場領頭地位之后,一方面埋怨競爭對手捆綁安裝,另一方面自己又拒絕開放API接口實現通訊工具之間的互聯互通。從商業效果上看,沒有騰訊當年的封閉,也就沒有后來那個日進金山的騰訊帝國。把用戶都圈進來形成一個封閉生態,才能盡一切可能把其商業價值榨取殆盡,最重要的是,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賺去的。
淘寶在2008年屏蔽了百度鏈接,一個通用搜索中搜不到淘寶的店鋪信息,所有入淘流量形成一個以淘寶為中央的分配體系,為其開發出自己賴以存身的商業模式奠定了基礎。可笑的是在3年后,淘寶旗下的一淘卻指責京東屏蔽了自己的抓取,有違互聯網開放精神。大家好像都熱衷于催促別人開放,自己卻裹得嚴嚴實實的,這幕情景頗有諧趣。
2010年的3Q大戰,似乎是掀起了一場有關開放與封閉的大討論,事實上中國互聯網的山頭在當時已經形成了,各家都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拼命筑高墻,各自制定自己的游戲規則和運行套路,盡情享用畫地為牢的壟斷大餐。那只是與開放和創新有關的一個標志性事件,絕不是什么走封閉之路的起點,因為在此之前就從來沒有開放過。
3Q大戰之后的騰訊Q+為什么運行一段時間后悄無聲息了,這是個開放項目,開發者接入后可以享用騰訊的用戶資源來發展自己的業務。也確實有一批創業者通過Q+和后來的開放平臺獲得了發展,但這個開放項目最終還是沒能擺脫離去的命運。當騰訊發現開放所獲得的收益遠不如自己把用戶圈起來自己開發時,這個項目注定不會延續。
有人說騰訊是不開放的,阿里也不開放,百度是相對開放的,是啊,所以市值最小嘛。在中國互聯網談開放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這里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用來獲取商業利益,或者可以用來作為施壓和利益交換的工具。換句話說,這里根本沒有一個促使你開放的環境,互聯網企業失去改造世界的初心,淪為商業利益的奴隸,在這個環境下,沒什么封殺的事情他們不敢做的。
美國云服務商Dropbox在云存儲方面做得不錯,產品用戶體驗好,口碑好,財大氣粗的谷歌和微軟拼了命的步步緊追,但在個人云方面就是干不過這家公司。但在緊張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用戶卻仍能通過谷歌和微軟的賬號登陸Dropbox,并正常使用服務。這一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卻真實地發生著。用中國式思維去考慮這件事情,Dropbox根本就活不下來,谷歌封掉其登陸接口,恐怕他們撐不過幾個月。
阻礙創新的不是抄襲,也不是模仿,而是當初成就互聯網的商業和資本。在一個一切以商業為綱的產業環境中,人們能夠領略到的只有殘酷商業競爭。當校園文化、技術文化變成商業文化,你對這個互聯網的一切認識,一切你所了解到的初心,恐怕都將改觀。
但這樣一個互聯網,能夠長久屹立,并長久為人類創造價值嗎?會不會有一天,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到了創新的對立面,成為封閉與閉塞的代名詞。若真有那一天,請不要忘記,他們當初是打著開放的旗號走到這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