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哥最近真有點看不懂微信了。微信之前氣勢洶洶大有與阿里在移動端大干一場的勁頭,可今年下半年后微信在電商似乎陷入沉寂期,微店以及京東入口故事不再往下講,甚至對明顯破壞朋友圈生態的賣面膜微商也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當然微信官方團隊也沒閑著,在訂閱號服務號的折疊與不折疊來回修改,服務號的發布條數一月一條到四條,公眾號的閱讀數點贊數,對了還有今天推出的聲音登陸微信功能。正是看到這些,我才知道微信團隊確實還在上班,還很忙。
對于當前微信而言,如果還想與阿里一較高低唯一能做的就是構建健康的移動電商生態。而現在僅有拍拍微店,官方提供便捷開店平臺,但缺乏流量以及商品的管理體系。用戶開店,只能通過朋友圈獲得流量,而如果圖一時之快,就只能在朋友圈中大做無節操的事情,朋友圈也因此被搞得烏煙瘴氣。微信平臺僅僅是提供平臺,在商家的教育引導以及商業的規范方面幾乎無任何建樹,而微店的模式又導致商品缺乏橫向總縱向對比,對于已經習慣再三對比才下單的中國網購用戶而言確實有諸多不便。
微信一直到現在還在以簡單的流量入口思維做電商,企圖憑借海量用戶作為籌碼進行資源整合,我們看到大眾點評、京東、58同城基本就這么開心情愿地被騰訊整合進來。有流量入口卻缺乏有效用戶行為激活,導致入口只能是入口,轉換率低的可憐,就京東以及大眾點評公布的情況,我們確實都高估了微信入口的價值。
對于pc首頁中心化時代,微信如此入口或許真能改變世界,但在張小龍都喊著要去中心化的微信中,還憑借入口去做市場真不知微信是怎么考慮的。鐵哥也不知道張小龍一邊說要去中心化一邊又靠首頁去做電商究竟是如何想的。
構建健康電商環境以及激活移動用戶電商行為,這些都是微信電商化應該要解決的事情,但奇怪在于官方在此處的動作幾乎不見,卻反而一直在鼓搗訂閱號服務號以及WIFI甚至聲音打開微信這些技術工作,真是令人奇怪。
微信起家與社交,當然視社交于根本,但社交對于微信又是一把雙刃劍。由于微信過強的社交屬性,導致用戶對于微信依然停留在社交層面,微信購物對不少人還有著深深的違和感。長于社交而缺乏購物情境,導致微信電商化步履蹣跚。
微信當下應該輕社交重電商,在具體產品的改進中應該不斷加重電商的分量。但我們還是看到微信沉浸在社交的成就感中不能自拔,多次改版都是在完善社交屬性,打造完美的移動社交平臺。于是,我們看到在這個健康的移動社交平臺中,訂閱號閱讀數可視,馬上還會推出文章評論功能,借此將微信大號的水分擠干凈;又降低微信認證門檻,緩和微信認證與企業之間的緊張關系;又推出聲音登陸微信,酷炫之余還預埋未來聲音支付的好故事。
微信如此大精力去完善社交平臺,給人印象依然是微信重心依然是在社交,至于電商可能只是微信的玩笑罷了。即使是社交,微信也從不去整治朋友圈賣貨的問題,原因也在于將商家引來之后缺乏穩定有效的盈利方式,又怕一旦清理朋友圈之后商家會走動其根本,只能未來留下商家而任其在朋友圈折騰。這時候鐵哥還是挺同情微信的。
馬云說微信是一把好牌被打爛了,說的雖然狠但一點也不夸張。微信當初是有著極大潛力在移動互聯網掀起大浪來的,但現在我們看到的微信的故事越來越小,對微信的希望也僅僅停留在社交方面。
微信再不調整思路,或許真的要徹底淪為社交軟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