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業務遍布全球的華為而言,北美市場尤其是美國始終難以闊步開拓,但華為從未放棄過這個在通信界號稱利潤最大的市場。
據最新獲取的信息顯示,華為正在加強企業級業務在美國市場的拓展,從去年初期的教育、媒資領域正在向連鎖零售業、制造業拓展。而這一舉措的背后被外界認為華為欲通過這樣的方式敲開美國電信運營商的市場。
企業業務未來空間大
“關于美國市場,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只是說我們在大的運營商市場暫時進不去,但我們的終端在美國市場已有很大的增長,企業業務也是剛剛開始,不可能一下子有很大的變化,但我們會在企業業務市場堅定不移的去拓展。”昨日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如此表示。
說到華為企業級業務,很多人似乎還很陌生,其與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一起構成了華為三大收入支柱。華為去年的財報顯示,2013年華為企業業務實現152.6億元收入,增幅高達32%,但只占華為總收入的7%,上升空間巨大。
“華為真正進入企業級市場才三年,與競爭對手等做了二三十年的企業相比,在對行業細分市場的理解上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們招聘了大量行業專家,試圖接近這個差距。”徐文偉說。
為此,華為在前年重新調整了策略,提出聚焦和被集成的策略,聚焦就是集中在企業ICT基礎設施,不進入內容產業,被集成則是積極與各類合作伙伴合作來滿足企業市場的需求。產品線也從企業數通、統一通信與協作、IT及云計算,向敏捷網絡、云數據中心和存儲三大塊集中。
據了解,去年華為企業業務在國內和海外市場都呈現出同步增長勢態,均超過30%。按照整體目標規劃,華為企業業務希望今年將完成35億美元的收入目標,增長達到40%,2017年達到100億美元的收入。
從行業類別來看,中國市場的企業業務增長主要來自政府、交通、金融等領域。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華為企業業務中金融領域的增長最為迅猛。包括銀聯、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均已全面開始使用來自華為的金融解決方案。在北上廣等發達地區,華為企業業務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提升。
撬動美國市場的工具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ICT(信息與通信技術)需求國,有數據顯示,美國ICT企業業務需求約占全球的40%,年市場需求總額600億美元,顯然這是一個已“熟透”的市場。
在美國市場,華為企業業務目前專注于教育和媒資兩個領域。華為企業業務BG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何達炳對騰訊科技表示,“從市場來講,一般都先入手對創新技術敏感的客戶,教育和媒資對新技術的渴望要高于其他行業,他們樂于接受新的技術。”
據了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和中部的多所大學、中小學,華為的存儲、網絡和無線產品受到歡迎。華為還為好萊塢著名視覺特效公司“數字王國”提供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等相關產品與服務。
除了上述兩個領域之外,華為還在試圖拓展更多領域。如零售業、制造業以及在美國的中國公司。如美國大型連鎖商業百貨零售企業西爾斯在該銷售門店的網絡升級改造中使用華為設備,目前已完成400多個門店的改造。
與此同時,在美國市場華為企業業務已經可以做到72小時內設備交付與售后支持服務,并且保證產品備件在美國四萬個地點4小時內到達現場。這一切都昭示著華為在企業級市場越來越成熟的態勢。對華為而言,企業業務在美國市場的空間不僅僅是巨大和成熟,更有可能為其切入運營商市場開辟新路。
據長期跟蹤華為的分析師對騰訊科技表示,目前華為拓展的企業業務主要還在民生領域,且客戶反饋一致好評。如果再往下拓展將有可能涉及到政府、金融、交通等國家核心領域。而華為企業業務的聚焦則就是“被集成”戰略,自身定位就是產品提供商,銷售與交付則通過發展合作伙伴的方式,所以這樣只提供前端的商業模式也更容易被美國運營商所接受
企業業務市場畢竟面對的用戶群體復雜,不會像運營商市場那樣只追求大顆粒的解決方案,但是可復制是完全可行的。何達炳坦言,“IT基礎設施它本身就是可復制的,比如我們的數據中心你用在金融客戶或電力客戶,它會做很多的行業適配,但是絕大部分的部件是可以復制的,這也是我們從運營商市場轉入到企業市場需要適應的。”
實際上,在美國運營商市場華為也并非顆粒無收。華為已與一些規模小的美國運營商進行了合作,如Nemont Telephone的Sagebrush Cellular、SpeedConnect、Union Wireless和United Wireless,為它們提供無線接入網絡和核心網絡設備,這些運營商一直在向華為購買設備,并且對其與華為的合作關系感到滿意。
華為企業業務真正開始是從2011年,從今年上半年的頻繁動作來看,華為已意識到在死守其原有運營商份額的同時,必須要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而這已經是其長久戰略不容回避的問題。對于美國市場,企業業務的快速成長將讓更多用戶認可華為的產品和服務。
目前,華為在美國已有超過100家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