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專家 李廣乾
以下是現場速記。
李廣乾:非常高興來到會議現場,感謝范總,感謝秘書長的邀請。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的單位比較特殊,是國家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他的主要職責是研究國民經濟和經濟發展的戰略緊迫的問題。我2010年來到國務院發展中心從事信息化的研究。我主要先做電子政務,接著做電子商務,最近這些年一直做工業信息化。我的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匯報的是,對國家的發展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電子政務研究的一些成果,現在像電子政務和電子門戶網的教材大部分用的還是我的定義。另外一個成果是跟每個人都有關的就是二維碼支付,剛才董總也談到了2011年、2012年鷗波發展很快,當時最大的一個環節就是二維碼支付,就是支付環節,把線上線下串起來。在2011年、2012年二維碼支付的發展非常迅速,400%的增長,簡直是海量。后來人民銀行不讓他們弄了,專門給阿里、騰訊專門發了文,說你們不能再用二維碼支付了,再用我們就要進行執法了,這個時候我們做了一個調研,針對二維碼支付的使用情況,特別是安全情況做了一個研究。我們覺得停止二維碼支付對我們的信息化會帶來影響,所以我們寫了一個報告《盡早重啟二維碼電子支付業務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網快速發展》,后來我們的報告得到中央領導批示,人民銀行就放行了二維碼支付,這四五年大家都看到了二維碼支付對社會無比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家知道,工業互聯網平臺風起云涌,現在所有的大企業,不說自己做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就覺得自己落后了,我也參加了好幾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布會,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是我的一篇報告《盡早啟動國家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我把工業互聯網平臺看做人類命運發展的革命。當時領導和專家覺得我的報告太超前了,對中國還不太合適。有幸的是我的報告得到了中央領導的批示,要求加快推進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從2017年開始中央就推出了政策,2017、2018年這兩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整個工業制造業領域帶來的顛覆性的影響。從信息化的研究來看,我很自豪,信息化有很大的發展,很多發展跟我的研究有密切的關系。
我現在介紹的這個題目叫“情狀信息化是理解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基礎”。剛才好幾位企業界的同仁都談到了相關的概念,比如說理解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或者是其他的概念,我這邊要從理論上,結合我二十年對信息化的研究,個人怎么從理論上、戰略上認識。我簡要的談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背景。最近這幾年圍繞著IT和信息化的概念特別多。自己琢磨了一下,大概有二十五六個概念,第一個是以數字城市為主題,第二是以信息經濟為主題,第三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信息變化包括業物轉型,包括數字化轉型,另外是“互聯網+”,這里面帶來了很多說法,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這些概念是搞不清楚的,不知道互相有什么相互的關系。剛才駱總也談到了,企業要從數字化向信息化、向智能化轉型,但是這個概念之間根本上,從學理上來講信息化是一個底層的概念,從人類最初對于信息化的研究來講,后面談到了。大家對于它在理論上有一個比較成形的說法,但是我們這些年來各種各樣的概念沖垮了我們原來理論對它的認識。這幾年數字經濟講的最多,當然中國人對數字經濟用的很少,也就是2016年才開始用,但是在西方、美國數字經濟概念用的很多。在1994年的時候,特別是1993年美國副總統提出“數字高速公路”之后就提出了數字經濟,美國商務部每年出一個數字經濟的報告,所以這個概念在西方很多,但是在中國用的比較少。中國人開始用數字經濟概念是2016年杭州G20峰會,,發布了一個《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在此之后數字經濟在各行各業得到了應用。
對于概念,我覺得仍然要從本源上談一談到底應該怎么樣科學合理的認識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我們這些年在信息化構建了一個科學合理的框架。“信息化”這個詞是在最早上世紀1963年日本學者提出來的,信息化是指通訊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中國在80年代對它沒有什么感覺,因為我們工業化很落后。到了1997年,在1993年大家覺得信息化很重視,國家層面構建了一個信息化的模型、框架。我們把信息化分為六個要素,六個方面,現在把網絡信息安全加上了,應該是七個方面。信息化要素是指導我們國家二十年來基本的思路,所以很多機構都是以信息化開頭的。
我認為,我們對于信息化的認識是科學合理的,從七個方面系統的概括了各個方面的關系以及對于各行各業的作用,這些年我們都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信息化在里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電子商務風起云涌發展的非常迅速,超過了美國,跟我們從國家層面認識信息化,從七個方面同時推進、同時管理有很大關系。中國人對于信息化的認識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獲得巨大成就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技術管理因素。
從2008年以來,自從提出“數字地球”以后,提出了“感知世界”的概念。信息化我們談的少了,更多的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信息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特別是在國家層面也不怎么提了,提的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特定概念,像智慧經濟、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以及智能產業,都在弄這個東西。我們應該怎么樣對待傳統的信息化組織架構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特別是IT對于信息化建設的作用,所以我想有必要對于傳統的信息化七要素的認識上重構我們對于信息化的認識,所以我們在前年做了一個課題叫“互聯網+自身環境研究”,就提出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認識“互聯網+”在2015年7月份的文件里面,大家對“互聯網+”有一個定義,文件的開篇就講了“互聯網+”的定義。“互聯網+”是應用新興技術手段改造我們的業務,提高各行各業的發展效率和效益。我們必須對信息化就一個認識,我們在開展互聯網+自身環境研究的時候專門對“互聯網+”新的發展動向做了一個研究,特別是針對新一代信息化技術七要素做了一個分析,這種分析有助于幫我們認識信息化下一代到底是怎么樣的。把它從四個方面對信息化做了一個解構。
解構作用1:新一代信息技術基于信息生命周期重構了信息化建設模式。信息化仍然是我們認識當前新的技術對于產業發展的,特別是各行各業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底層內容。我們怎么認識呢?我們原來做信息化,剛才駱總也談到了,原來很多企業覺得很難做,做起來很難,但是現在非常簡單。物聯網、大數據對新一代移動寬帶技術,對于傳統的信息化架構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原來信息化是一體化建設的,但是目前的信息化建設從七要素來看是分工分化的,現在企業都在做數字化轉型,包括IBM也在做數字化轉型,戴爾也做,中棉也做,從信息化角度來講是不同的行業,建設內容節不一樣,業務發展重點也不一樣,對于市場影響的作用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談的時候一定要有底層的認識。我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于信息化的影響概括成信息化的元模型,不管你做什么,這個元的模型是一定存在的,這就是我們現在談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1956年提出來的,比信息的概念還早,現在我們在談的人工智能其實是一個信息化的概念,為什么呢?我們把人工智能分為三個方面,算力、算法、數據,以前是沒必要用數據的,對于數據的模型或者對老神經的架構去模擬現實中的計算決策的方式,但是現在這些東西要做到的話一定是用信息化的思路去做,用數據,用算法。信息化元模型對于各行各業的理解仍然是基礎的架構。
解構作用2:信息化建設重裝部分和輕裝部分分的越來越明顯。很多企業在談的信息化轉型是一回事,其實不是一回事。IBM的轉型,跟一般的企業不是一個概念,它的建設內容、數據采集、存儲處理、業務對象千差萬別。如果我們理性的把信息化的七個要素分析的話,會發現七個方面分工分化的現象特別重要。原來每個單位都要建數據中心,但是云計算代替了很多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這些是需要大量投資的,需要新的技術,需要眾多的優秀技術人員,這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怎么辦?只有大型的企業,資金雄厚企業在于做,我把這部分叫重裝部分。輕裝部分是我們應用的內容、數據,包括前臺的內容,我把它看作輕裝,輕裝和重裝高度的分工分化。好像每個人都在用信息化,是每個人都在用信息化,但我們在用的時候后面有一大串技術予以支撐,對個人來看是輕裝的部分。我把這種趨勢叫輕裝信息化。我們知道經濟的發展最大的一個推動力就是產業的分工,有分工才有效益的改進和人類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傳統的信息化以前是大一統的,一個企業包攬了信息化建設,但是在現在分工分化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數據的產權、數據的隱私等其他相關價值的分享問題,這是輕裝信息化帶給我們新的需要解決的話題。
解構作用3:輕裝信息化在產業發展方面帶來了新的信息基礎設施。去年12月22日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里面專門談到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就信息化來講有它的一套信息化基礎設施問題,我叫做“云、網、臺、端,阿里叫云、網、端,沒有把平臺加上,平臺不僅是技術,還是技術的集成,同時還是一種商業模式,所以它對于經濟的發展具有顛覆性的作用,所以我也把臺作為信息基礎的功能。
輕裝產業結構也有了重大變化。以前各行各業可以千差萬別,可以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原來學經濟的說產業鏈價值鏈條,每一個價值鏈條是不一樣的,就制造來說還有微笑曲線,兩端的價值高。我們說的價值取向是每一個產業鏈自身的價值,但是在輕裝信息化的情況底下,現在每一個行業越來越共用一個通用的東西,我把這些東西叫做新型基礎設施,每一個行業都必須面對的,未來的產品都建構在新的產業信息基礎之上,原來說的老死不相往來現在沒有了,每個企業都有共同的東西,除了產業本身的差異之外,還有一些通用的東西都要使用。剛才中棉的領導也談了,他們在應用信息化的過程當中對業務的改進在以前是沒有的,以前各行各業可以不用,現在各行各業都得用,無論是汽車、鋼鐵還是農業都在使用,這個對于國家的經濟發展、產業政策帶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仍然是我們理解經濟發展帶來巨大作用的基本技術手段,特別是現在講的“互聯網+”也好,或者數據經濟也好,我就把它看作輕裝信息化的一個另外說法而已。
我用這張圖概括了輕裝信息化的基本內容。里面有傳統的七要素,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于傳統信息化作用的沖擊,有新的基礎設施,在這種基礎之上帶來了各行各業的變化。從2008年開始中國人在理解互聯網經濟發展具有了中國自身的特點。我們都知道,以前中國人跟著美國人屁股后面跑,美國人說什么我們也說什么,但是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概念,包括“互聯網+”,包括互聯網思維都是中國人對于經濟作用的深刻理解。
政策建議,面對當前各種各樣的說法以及人們思維的混亂,我這面提了三點。
(一)堅持信息化理論基礎。為什么堅持信息化理論化基礎?這么多年來從國家理論方面已經構建了一整套信息化理論體系,包括規劃、政策以及教育培訓、基層推進的工作,這里面有一整套的思路,我們不應該因為新出現的概念就把我們科學合理的東西給拋棄了。
(二)在這里面我們應該有創新,特別是技術對于傳統的影響,我把它叫做輕裝信息化,是我們當前認識各種各樣概念說法的底層基礎。
(三)規范、整合信息化政策體系。以輕裝信息化為理論基礎,以“互聯網+”為政策總綱,以數字經濟為發展方向,構建科學合理的信息化政策框架,使得我們當前的信息化認識寧愿有序的推進,從國家層面希望能夠讓信息化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強勁的推動作用。
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跟我交流,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