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寫了篇虛擬運營商未來只剩兩三家的自媒體,曾經被前前東家的媒體同仁猜測,筆者是不是在虛擬運營商的發展上,受到存量用戶市場最大的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的指使。畢竟,得出這種結論,不是隨便說說。后來,對于虛商的發展,上述同仁在另一個場合碰到筆者又說,虛商的玩法你不懂。
對于虛擬運營商的發展,筆者始終不得門而入。談談為什么當初不看好虛擬運營商吧!
因為理念上的差距,造成了進入市場的不對等。什么虛商網絡覆蓋最廣、語音免費等等零成本的宣傳噱頭,使得基礎電信運營商內心難以平衡。在珠峰上建基站本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現在卻成了虛商的“功勞”。本來就處于轉型摸索期的電信運營商,虛商的語音免費抄了后路,前面又有OTT使得其淪為管道商的風險,曾幾何時,市場上最具話語權的主導者,結果成了市場和政策兩頭“打壓”的老鼠。
對于政策制定者,原本是通過民營資本激活電信市場的愿景成為一紙空談。虛商發展前景不佳恰恰是發展預期與現實需求并不匹配的體現,口號響亮成了基礎運營商認為狼來了,本來發展虛商應該是流量時代錦上添花的事情,卻沒想到虛商是OTT的幫兇,而此時的OTT露出友善的面孔——是不是考慮跟我合作,至少流量是你們的!
現階段,虛擬運營商發展了40多萬用戶,基于聯通和電信網絡發展的虛商用戶規模比例約為8:2。應該說中國聯通在虛商的發展上是不遺余力,但站在三大運營商競爭的角度,中國聯通其實可以做得更好,畢竟聯通及虛商的增量市場空間都是有巨大潛力的。筆者在這里談談自己的觀點,未必正確,歡迎交流[email protected]。
虛商是否應該規模發展?對于這個問題,在去年寫的“2014年虛擬運營商市場十二大預測”中提及,單個虛擬運營商用戶規模不一定會超過千萬級別,但用戶密度將影響區域經濟。單純從基礎電信運營商的KPI指標考慮,是絕對可行的。
站在虛商的角度,規模是一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只是重視量而忽視“質”,再大的虛商規模都是白搭。畢竟發展虛商是為了補足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短板,而不是扶持一個競爭對手,相關門檻或行業壁壘更高的領域,虛商比基礎電信運營商更游刃有余,使得三大運營商試錯的成本更低。因此,流量激勵才是考核虛商的根本,激活率對于虛商的發展只是基礎指標,如果要求虛商激活率超過基礎電信運營商,對于虛商初期發展是不利的。
記得在2011年的時候,中國移動相關人士與筆者交流談及未來終端發展需要靠流量激勵拉動,現在回味起來,證明中國移動在考慮流量與終端發展時的遠見。在當今階段,出于4G終端的成熟及營改增等多方面考慮,促進終端與流量的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業務與流量等等都是同理可證的。
中國移動發展終端考慮的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終端激活率,而是流量的使用情況,與渠道商互惠互利。對于發展虛商的中國聯通而言是有借鑒意義的。如果只是從用戶規模角度發展虛商意義有多大?市場規模是飽和的,虛商的SIM卡是用戶的第二張卡片,無論對于哪家運營商而言,存量市場的用戶再激活才是至關重要的。
電信運營商與虛商的合作本可以觸發更具潛力的市場發展,現在看來有點背道而馳了,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合作的匹配需求,OTT或許真的將成為虛擬運營商發展的目標,那么,丟掉主業為主通信為輔初衷的虛商與期待轉型成功的基礎電信運營商都將不能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