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早已成為互聯網行業里說爛的概念。從賽事比分預測到新聞推薦,再到商品的導購,幾乎都有人與它關聯起來。理財產品,也不例外。
從去年 4 月,阿里招財寶的招財一號推出,至今已近 1 年。這個自稱全球首只用上電商大數據配置股票的基金。近三月來的凈值增長率是 0.91%,自成立以來增長率則為 -0.3 %。
當招財一號剛發布的時候,聽上去是很有道理的一個產品。其超過 60% 的投資都會放在牢靠的固定收益產品上,剩下的部分則會根據阿里巴巴的淘金 100 指數進行配置。
淘金 100 指數利用其在電商領域的交易數據,預測行業未來盈虧。上市公司只是一季度提供一次詳細的財務報表,但電商的交易數據是實時的。
所以理論上說它能在財報出來之前預測公司表現,作出投資。
至于這種方式到底靈不靈?今年以來滬深 300 的凈值增長率為 -13.75%,比招財一號低;但滬深 300 最近一個月的增長是 11.84% ,遠高于招財一號的 0.81%。
作為一只保本型基金,所謂的大數據雖然讓招財一號表現得波動性不大,但看現狀,用戶用同樣的錢獲得的收益,還不如銀行三個月定期存款的利息,更遠比不上還在 2.x% 浮動的余額寶、朝朝盈等貨幣基金。擁有“信息不對稱”,沒有帶來想象中的效果。
另一個自稱用上了大數據的例子是京東金融的智投服務。據其官網介紹,它會“利用京東大數據優勢,為每個投資者定制個性化的組合投資方案”。
但根據它提供的增長率試算一下,結果可能會嚇到你:
3 月 30 日京東金融智投頁面截圖
3 個月損失 1.3 萬,這看上去不是理財的好選擇。
大數據未來或許真的能在個人決策上給我們帶來幫助。但現在還是別急著為互聯網公司的實驗燒自己的錢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