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武林秘籍被互聯網詮釋的淋漓盡致,其改造傳統行業往往在極短時間就發生巨大變化,近兩年火熱的P2P行業亦是印證。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經歷了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已經發展到了1500多家的規模。但與此同時,粗暴野蠻式的發展速度也埋下了諸多隱患,與p2p的健康良好發展息息相關的個人征信發展顯然還未跟上節奏。
央行征信系統中真正和銀行有信貸關系的人僅有3億人,更多年輕人、自由職業者、藍領等未使用信用卡人群并無記錄,而這恰恰是p2p發展的關鍵人群。
征信體系的不完善直接影響P2P行業的風控能力及準確度,不但限制了平臺的發展,更進一步影響平臺的存亡。因此許多平臺都在尋找風控上的創新,大數據一時間成為了主流。
然而亦有不少行內資深人士指出,大數據風控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短融網CEO王坤曾言,其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會遇到諸多難題。現狀征信體系極度不健全,所謂的數據也都是割裂的。甚至有一些數據完全是各個機構的自說自話,可參考的價值比較低。央行雖然有一部分征信數據,但是也很局限,數據的覆蓋范圍比較窄。而且目前P2P并沒有接入到央行的征信體系里面,如果盲目相信數據從而做出批貸判斷是很危險的。大數據風控不過是個偽命題。
投之家黃詩樵則認為,目前P2P行業所謂的大數據風控依然停留在設想階段,雖然各單位、機構都有進行所謂的數據的采集和積累,但信用體系的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數據被分割為孤島,互相之間難以打通,資源浪費極大。
大數據風控在行業發展成熟的數年之后也許更能如魚得水,目前,仍有些遙遠。
網貸之家提出以去中心化的云處理來解決當下網貸行業征信訊息孤島現狀,對應的成熟產物為云征信查詢系統。傳統征信模式從各個渠道收集數據建立中央數據庫,而云征信查詢系統去除了中央數據庫存在的必要,不再需要將不同平臺擁有的個人零散信用信息匯總和共享,各個平臺根據自身意愿將借款者的信用信息與云征信系統對接,同時云征信系統不儲存信用信息。這種模式一方面可防止信息外泄和保護隱私,另一方面也能杜絕中央數據庫遭黑客進攻而數據感染的可能。從而完全消除了征信機構接入了P2P平臺、小貸公司、擔保公司而這些企業在及時更新、上傳數據時往往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問題。
作為國內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查詢系統,在保護各平臺數據隱私的同時,亦讓行內的共同通訊變為可能。其被查詢時根據貢獻收費,查詢時根據效果付費的計費模式也很好的平衡了不同信息體量平臺的貢獻。征信的完善對于P2P的發展迫在眉睫,也許在中國當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形勢下,云征信將成為更為實用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