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戶需求的精確鎖定方面,大數據給保險業帶來了很多便利。以前,對于客戶的分類局限于“客戶屬于哪一類”,而現在,則擴展到“客戶是哪一類”。
傳統的精算技術只在一定緯度量化風險,很難充分反映風險的復雜性。而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則前所未有的創造了風控每個投保標的的可能,從未有過如此多緯度、低成本的數據,如此系統、新鮮地提供給保險業。
什么星座的人最喜歡買保險?哪個地區的人最喜歡給自己買保險?這些曾經看起來無關乎保費的問題,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也成為了險企定位客戶的另一種視角。在泰康人壽的保單中,最喜歡買保險的是天秤座,而最不喜歡買保險的是白羊座;最喜歡給自己買保險的是寧波人,而最不喜歡給自己買保險的則是陜西人。
“上述結論沒有什么道理,這是泰康人壽的數據分析出來的。以前,對于客戶的分類局限于"客戶屬于哪一類",而現在,則擴展到"客戶是哪一類"。”泰康人壽首席信息官劉大為在日前召開的“互聯網大數據與精算創新論壇”上,用幾個有趣的結論介紹了大數據時代保險業正在發生的變革。
精準定位
我的客戶在這里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可以運用大數據分析法來整合分析金融保險需求的關聯度,在不同方向、專業形式的共同配合下,做好大數據的升級分析整合的系統工程,從客戶的角度,綜合統籌各種信息,捕捉各種需求,從而尋找潛在的客戶,并預測客戶的具體需求。”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人魏迎寧在論壇上表示,從保險業來看,在客戶需求的精確鎖定方面,大數據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
在大數據背景下,除了對數據的縱向分析之外,可以從橫向來分析消費者的需求??蛻舻木唧w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價值觀念,也會影響其對保險的態度,通過對網絡消費的數額、職業、學歷等數據所進行的分析,也可以作為保險需求分析的重要部分。還可以通過搜集互聯網用戶的地域分布,搜索關鍵詞、購物習慣、流覽記錄和興趣愛好等一系列的數據,在保險產品消費中實現需求定向、偏好定向,真正做到精準化、個性化營銷。
以“雙十一”當天賣出1.86億單的退運險為例,據統計,此類產品索賠率在50%以上,對保險公司的利潤只有5%左右,僅從保險公司的角度,這類產品并不是很成功,但有很多保險公司都有意、愿意去開發這類保險。魏迎寧分析道:“客戶購買退運險后,保險公司就可以獲得該客戶的基本信息,包括手機號和銀行賬戶信息,并能夠了解該客戶購買的產品,從而實現精準推送。假設該客戶購買并退貨的是嬰兒奶粉,保險公司就可以估計該客戶家中有嬰兒,可以向其推薦關于兒童疾病、教育等相關的保險產品,這顯然比5%的利潤更有吸引力。”
風險可測
傳統精算遇危機
互聯網大數據不僅為險企帶來了另一種找客戶的方法,也為險企解釋風險的技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從保險業來看,傳統的精算技術只在一定緯度量化風險,很難充分反映風險的復雜性。而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則前所未有的創造了風控每個投保標的的可能,從未有過如此多緯度、低成本的數據,如此系統、新鮮地提供給保險業。”魏迎寧表示,過去成千上百的人都被放在同一風險水平之上,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大多數人都在支付多一筆的保費。傳統精算研究的是評估數,很少涉及個案,保險公司賣車險的時候,考慮的因素有年齡、性別、婚姻狀況、駕駛記錄、收入、職業、教育、背景等等,但是,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可以解決現有的風險控制問題,為客戶制訂個性化的保單,運用社交網絡,改善產品和服務,影響目標客戶,通過對已有信息的分析,保險公司可以獲得更準確的定價模型,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不再像現在一樣,所有人都面對相同的風險測量準則。
當然,隨著革命性的變化而生的,還有巨大的挑戰。中國精算師協會副會長、人保財險副總裁王和在論壇上對精算師提出了兩個問題:無人駕駛車的出現,將避免車輛之間發生碰撞,那占了財險保費收入70%以上的車險怎么辦?基于物聯網的健康管理系統的出現,將使生命成為可知,那健康險還保什么?王和認為,計算科學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突破,將導致“計算能力”出現產品化、商品化和日用品化的趨勢,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出現,將顛覆性地挑戰所有“依據規則”生存的職業,包括傳統精算。
大數據人才
提高行業競爭力
面向未來,傳統的計算工匠將難以生存,但真正的人才將成為最先進的技術。
正如劉大為所言,“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技術,是人才”。從實際情況來看,大數據人才必須有數學專業背景、懂計算機,而在這些硬件條件之外,論壇嘉賓普遍認為,創新能力更為重要。
魏迎寧表示,不拘泥于現有的等待客戶的被動模式,預先發現潛在需求者,精準定位需求,運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將為精算職業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搜集獲取、分析與保險需求要素有相關關系的所有數據,找到有保險需求的潛在客戶群以及他們具體需要的保險產品,最終由銷售人員向他們推薦介紹。這種大數據分享,將對提高保險業競爭力,降低銷售誤導,重塑保險業規范的品牌形象發揮重要作用。
不過,與數學背景、計算機背景、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相比,劉大為坦言:“最為重要的是好奇心。”劉大為對記者說:“做大數據分析,不會有人告訴你做什么、有人給你他的需求,一定是好奇心促使他們在固有的數據中發現了新的商機、新的服務。在這一點上,"80后"、"90后"找到了很多與眾不同的結果。但這種人才是非常少的,因此,保險公司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快對大數據人才的積累,這是一個門檻,更是一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