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是大數據應用的一個重要陣地,其先鋒性和潛力不遜于互聯網、電信業。
“絕大部分金融公司現在不會再問大數據是什么,有什么好處,而是問怎么做。”Pivotal亞太區產品戰略總監李凱翔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金融行業大數據最近兩三年來的改變。
Pivotal是由EMC公司和VMWare公司于去年3月份成立的大數據公司,其整合了兩家的數據分析和云應用資產。目前,Pivotal在亞太區已擁有幾十家金融機構客戶。
李凱翔表示,目前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大數據方面發展快速,尤其是二線的一些銀行,因為他們船小好調頭,同時四大行也在有計劃的推進大數據。而且,在大數據方面投入的不只是銀行,券商、保險、交易所等泛金融類機構都在嘗試大數據應用。
李凱翔表示,這些金融機構在大數據建設方面有一個共同點,即首先打破內部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統一。
兩種模式的價值取向
李凱翔表示,金融機構大致分為零售型和商業銀行型,前者比如零售銀行、信用卡、零售券商等,后者可能是一種大型銀行之間的服務,或者是一個大型的交易所。這兩種類型在大數據應用方面的出發點有所不同。
傳統零售型金融機構一般只記錄一些交易、銷售等描述性數據,但這部分數據并未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李凱翔以信用卡為例說,從銀行角度來看,當用戶通過網絡或實體店刷卡消費時,這些消費數據會進入銀行系統,之前銀行只是關注簡單的刷卡記錄,而沒有做外延式的深入分析。而在大數據時代,銀行則可以把所有數據綜合起來進行分析,比如哪家店使用其信用卡的頻次高,從而實現聯合營銷。
“將這些外部數據和已有的數據連接在一起,然后去做一些分析,這是最明確的方向。”李凱翔表示,零售對大數據的吸收能力是最強的,也是最成熟的,因為它和電子商務做的東西非常類似,只是產品形態不同,一個實物,一個無形產品,兩者需要做的都是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客戶特征、需求,針對性的提供商品。
事實上,這一模式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已逐步成熟,不僅是信用卡、理財產品,甚至小微貸款、消費者信貸等都可以通過大數據畫像的方式實現交易和銷售。
李凱翔告訴記者,他非常同意BBVA(歐洲一家大型金融機構)CEO的一句話,“銀行要么追上亞馬遜或者Google,要么就是死亡”。他還預測,如果有一天Facebook可以在任何地方拿到銀行業務許可的話,馬上會變成全世界最大的銀行,因為它有超過10億的用戶。
當然,李凱翔認為,金融機構對行業的理解、趨勢的判斷和風險的把控更強更深入,一旦充分利用大數據,價值將更大。
商業型金融機構對大數據的利用便是進入一個專業的領域。據李凱翔介紹,這類機構更多的是對內部的數據的整合。他以投資銀行為例,傳統模式下,交易部門和研究部門的數據是相互獨立,甚至數據的儲存格式都不同,由此形成一個一個信息孤島,業務上也是交易部門賺取傭金,研究部門以賣報告為主要收入,相互獨立。但當引入統一的大數據平臺后,以統一格式將大數據存儲,各部門之間就會產生聯系。
交易部門通過這個平臺,可以了解到哪些客戶在研究部門買了什么研究報告,并在多長時間內下單,為什么下單,下多大的單,然后根據分析了解客戶的特征,為其“畫像”,以便推出新產品時更精確的尋找客戶,同時也能夠及時了解資本市場的動向。而研究部門則可以通過交易數據,更加準確地對市場做出分析。
從效率到商業模式變革
大數據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金融機構的效率,甚至可以推動商業模式的變革。比如說,大數據在交易所的應用就直接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延伸。
紐交所曾是Pivotal的一個客戶。李凱翔介紹說,以前像高盛這樣的機構都會在紐交所租用一定的空間放置主機,以實時了解交易所的交易數據。主機離交易所數據中心越近,數據傳輸越快。然而,并不是每家投行都可以將主機放在交易所數據中心最近的位置,這導致大家獲得數據的速度不同。同時,各家投行每年花費巨資租賃的空間,獲得的數據又是一樣的,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之后,交易所提供了統一的數據平臺,各家投行支付一定的費用,可在相同傳輸速度下獲得數據,從而促使紐交所在IPO、交易量、托管之后增加了出售大數據的盈利模式。
李凱翔表示,在亞太地區,中國金融機構在大數據方面的發展較為領先,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技術和管理上的障礙。
李凱翔表示,相對其它行業,金融機構在IT方面比較完善,但完善也會帶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因為一個金融機構的IT供應商有多家,相互獨立,并且采用非開源的技術,想要打破信息孤島,將這些系統連接起來非常困難。還有一個問題是,金融機構的IT人員已經熟悉了原來的系統,因此在項目操作中,都會要求在原有系統上進行改造。
對于復雜的系統,目前采用老業務老系統、新業務新系統的方式,比如移動端就屬于新業務。目前很多銀行設立了創新部門,搭建一套新的系統,推動移動業務的發展。相比傳統模式,移動端的交互頻次、交易量、實現形式均有很大不同,因此,在IT系統架構上也會和原有系統不同。當然,新系統和原系統是兼容的,在后臺,通過不同觸點進入的數據依然匯集到統一的平臺上,不影響大數據的分析應用。
相對而言,二線銀行的大數據發展速度更快,因為其系統沒有那么復雜,改造起來比較容易。
李凱翔表示,金融機構在大數據方面還需要做很多事情,不是一兩年可以完成的,之前銀行絕大部分都是一個大型主機時代,未來會變成一個移動的世界、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