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互聯網日益提升的影響力時,互聯時代事實上已在深刻地改變基金業。當下,基金業擁抱互聯網正步入2.0時代:不再僅僅滿足于將互聯網作為產品銷售渠道,越來越多基金公司正試圖玩轉互聯網大數據魔方,將其融入投資策略。聯系到今年以來量化基金的異軍突起,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大數據策略或許是量化投資的下一個“風口”。
今年以來,不斷有基金公司與互聯網巨頭合作,試水大數據投資策略。南方基金聯合新浪財經、深圳證券信息公司推出大數據指數“i指數”,這個系列指數實則是多因子量化研究框架下,結合互聯網眾多投資者行為大數據構造出來的股票組合。廣發基金與百度、中證指數公司合作推出百度百發100指數,并已發行跟蹤該指數的基金產品。而銀河定投寶中證騰安價值100指數型發起式基金,所跟蹤的中證騰安價值100指數則由騰訊與中證指數公司、濟安金信公司合作開發。據了解,除了率先涉足上述基金公司外,其他不少基金公司也都躍躍欲試,意圖開發這一互聯網“數據金礦”。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互聯網時代資產管理演進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基金公司為代表的資產管理公司將銷售渠道拓寬到互聯網,余額寶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第二階段則是利用互聯網數據來形成或加強投資策略。
可以說,互聯網正逐步成為信息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設施,推動著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不斷創造新業態、新市場,重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模式。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互聯網對資產管理行業的改造和重塑。
事實上,近兩年來,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逐步提高,不少投資人士都已感知或者意識到,在互聯網時代,信息交互方式已發生重大變革,這已對傳統投資方式構成較大沖擊。網絡效應、信息效應、群體效應等成為投資者必須要直面的新課題。但另一方面,大量投資者在網頁、股吧、微博、微信上留下的“痕跡”又賦予外界以系統量化地研究投資者情緒和行為的可能性。正是在此背景下,基金行業在原有量化模型基礎上,開始探索通過互聯網海量數據信息來解決投資者情緒量化的難題。
從海外情況來看,從理論層面和實際投資層面,大數據對金融投資的指導意義都已得到驗證。2011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每周的GOOGLE金融搜索數據能夠預測股票市場變化,用Twitter投資者情緒指標預測一到兩天后股市收益率的結論也是統計上顯著的成果。在實際應用領域,國外市場也不乏金融與大數據成功結合案例,大量投資管理人基于此開發出相應的產品,Derwent Capital Markets、CAYMAN ATLANTIC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相較于海外,在一些基金研究人士看來,國內投資者羊群效應更為顯著,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可以很好地捕捉市場熱點及投資者情緒,這為大數據策略的應用提供很好的基礎。當然,由于目前國內推出的幾只大數據指數運行時間還較短,能否持續體現超額收益還有待更長時間檢驗。甚至,考慮到市場反饋適應機制,當金融行為大數據被廣泛使用時,策略的有效性也會逐漸消失。并且從投資者接受度來看,短期之內這種策略也必然屬于較為另類的投資策略,難以形成主流。但無可否認的是,這個領域可能會成為業界研發熱點,為投資策略創新提供一個方向,未來對傳統投資策略的挑戰也不容小覷。
雖然類似于“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基金經理?”的發問,在目前看來還是遙遠的假想,但可以預測的是,移動互聯時代資產管理行業必然與工業經濟時代存在著較大區別。投資策略版圖或許將經歷改進、革新乃至重構的過程,大數據策略興起或許只是一個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