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主辦、湖北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在武漢舉行。來自全國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作協系統的30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文學新變與文化自信”這一主題,從變動的社會與文化發展、新媒體文學與文化產業、當代文學經典與熱點、海外華文文學等多個向度,分析了當代文學取得的成就與面臨的問題,并就當代文學的發展路向進行了探討。
新媒體文學作為當代“文學新變”的表征之一,成為我國當前文學研究的熱點問題。諸如段子敘述、微文學、輕小說等新興文學形態的含義特征、發展變遷、文學價值等,受到與會學者的關注。無論文學形式如何推陳出新,數字化浪潮中文學的生產與傳播始終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針對大數據時代的文藝創作與接受,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蔚藍表示,在決策越來越多地受數據支配的當下,大數據之于文藝創作和文藝接受的“效用”已經在漸次顯現。譬如在文學、電影、廣播、電視、文化產業等方面,基于大數據的各類研究相繼展開,大數據應用對創作的介入、對文學作品生產營銷的助益、對文藝接受的影響正在不斷得以發掘。對此,我們一方面要坦然接受,另一方面也須保持清醒。
“大數據是通過受眾的搜索需求而形成的量化數字。它可以算出點擊率,但不能真正準確地評估受眾的閱讀成效。從某種層面上說,大數據更多體現出的是一種商業意義。”為此,蔚藍強調,“我們既要看到它是一種重要的數據信息資源,卻也不能將其神話。因為大數據以高速度帶來海量數據的同時,也有著價值密度低和類型繁雜等缺憾。一些可貴的價值觀念或文學創作及文學接受中非常重要的東西,很可能會因這些缺憾而被掩蓋或摒棄。學界應當對此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