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主辦的2014 IET國際健康科技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外醫療健康技術相關的企業界、學術界、政府機構、慈善機構及醫療機構的逾100位專家,以中國的醫療現狀為背景,深入探討了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在現場,健康領域大數據應用的隱私問題引發了與會專家的討論。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王楠提出,大數據當前在健康和醫藥領域的利用度遠不如零售、交通等領域。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許利群也指出,目前大數據在醫療健康領域主要發揮的是存儲作用。
許利群表示,云平臺一方面可以存儲醫院等大型用戶單位的病人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等手段,搜集運動、睡眠等個人的健康信息,并通過這些信息監測病人健康狀況,進行遠程醫療。
但是,從隱私角度而言,能否使用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是關鍵性問題。
“病人的數據信息受隱私限制,我們不能分析使用,其他與醫療和病患隱私無關的信息,則可以通過模糊個人隱私數據的方法,從區域和宏觀層面探尋數據的特性。”許利群說。
此次大會的主席、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德學院研究員、英國皇家工程院研究員David Clifton表示,當前許多科學家無法從國際上的大型數據庫獲得關鍵科研數據,主要是基于隱私原則,尤其是涉及病人信息的關鍵數據,限制更為嚴格。
“科學家的使命,是在保證醫療技術發展的同時,也能保證人們的隱私權利。” 據David Clifton介紹,其所在的牛津大學開展相關健康研究項目時,會將信息存放在數據庫中,并有強大的防火墻以保證數據的安全。同時,要經過醫院許可才能開展研究項目,醫院給予許可時也要求科研人員不能分享病人的數據信息。
“因為不能分享數據,所有數據要自己搜集,所以醫療科學研究成本很高。但是,這是科學研究中不可避免的,只有病人充分信賴我們,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技術。”David Clifton說。
許利群對Clifton的說法表示贊同。他指出,當前我國缺少針對應用的相關隱私規定,法規滯后于先進技術的發展,因此,一些基于隱私數據的研究能否開展也尚未可知,只有根據技術發展不斷填補隱私政策的空白,才能促進大數據在健康領域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