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崛起,銀行漸漸感受到大數據時代來臨所帶來的金融脫媒的壓力,同時也意識到深挖數據所帶來的強大競爭力。
大數據時代,一些傳統的銀行業務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傳統的業務模式也正不斷地革新,銀行的服務對象和業態格局也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國內商業銀行今年以來正緊鑼密鼓地加速布局大數據藍海,紛紛推出各種業務的線上平臺。在部分業務領域,銀行間的競爭已經硝煙味十足。
激戰:線上供應鏈金融
由于供應鏈金融業務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信息流較為依賴,因此成為銀行布局大數據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多家銀行目前正在把供應鏈金融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
去年年底,平安銀行宣布推出“供應鏈金融2.0”系統,把“線上”供應鏈金融進一步升級。系統涵蓋了預付線上融資、存貨線上融資、線上反向保理、電子倉單質押線上融資、核心企業協同、增值信息服務、公司金衛士等產品。通過這些產品,企業可在線完成合同簽約、融資申請、質押物在線入庫、存貨管理、打款贖貨等業務。
今年三季度,招行也推出“智慧供應鏈金融平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訂單、應收賬款、存貨和運輸倉儲等信息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分類歸集和傳遞到所需的供應鏈各方。招行可以通過實時分析處理業務項下的額度信息、交易信息、資金信息、物流信息等各類數據,自動識別和控制信用風險。客戶可以在線隨時測算當前可以在招行申請貸款的金額,自助發起融資申請,平臺在線自動審批,實時放款。
除了平安、招行以外,民生、中信、光大、興業等多家銀行也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發力。客戶經理這一線下人工處理的角色正漸漸從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線上智能化系統。
招行一零售部門人士對記者表示,各家銀行研發線上供應鏈系統有望大幅度提升業務辦理的效率和大幅降低操作成本。過往一些需要辦一天到幾天的業務,現在通過線上系統可能幾秒鐘就能辦完。
該人士認為,線上供應鏈金融系統還有助于降低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在供應鏈業務領域,存在著大量的頻繁、小額的散單。在傳統的供應鏈業務模式下,這些散單因為手工處理成本太高,所以很難獲得銀行融資支持。線上平臺的推出徹底突破這一瓶頸,運用在線電子化的自動處理技術,降低了銀行原來的供應鏈融資門檻,使得更多客戶能獲得銀行的融資支持。”
互聯網與金融走向融合
招行在5年前就開始推行大數據,希望使客戶和客戶經理之間能有更精準的了解。但是,新上任的招行零售部門總經理胡滔近日表示,跟互聯網的企業相比,銀行仍然有很大差距。
“因為我們的客戶經理可以彌補數據的不足。而互聯網的企業沒有客戶經理,沒有服務人員,只能靠數據識別。我們認為后者是更加可擴展、標準化和低成本的方式,銀行必須走到這一步。”胡滔說。
平安銀行副行長趙繼承則認為,互聯網企業做金融也面臨一些局限,網絡工具不能替代非標準化產品,網絡金融的服務范圍和邊界有一定的局限。
趙繼承預計,未來互聯網和金融發展趨勢一定是融合的,不走融合的道路,純互聯網技術辦金融也很難成功;金融企業如果不利用互聯網技術武裝和改變自己,也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