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除了為數眾多的互聯網公司推出的各種“寶寶”類產品外,p2p、眾籌等在街頭巷議中也總是被人津津樂道。
當然,在互聯網金融一片風光的形勢下,各大不甘寂寞的金融公司也是紛紛試水,由其推出的各種創新產品和服務更是層出不窮。
一位專家表示,從去年開始,陸續有基金公司和互聯網企業就大數據方面的合作進行密談,“這是互聯網金融朝著更深層次進發的必然結果,畢竟,互聯網除了用戶群以外,更為核心的就是用戶群背后的‘大數據’。”這一切告訴我們,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發展的這么好,其背后的創新動力之一正是大數據。
嶄新思維 締造互聯網金融活力
這些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我國政府部門的老大難問題,并一直制約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是什么?據專家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歸根結底還是信用體系問題。
眾所周知,在中國傳統金融行業,有著根深蒂固的抵押文化,在貸款的過程中嚴重依賴于抵押物,由于資產規模有限、信用體系缺失,我國中小企業由此很難得到大型銀行的貸款服務。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到來,借助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機構能夠收集和分析大量中小微企業用戶日常交易行為的數據,判斷其業務范疇、經營狀況、信用狀況、用戶定位、資金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解決由于小微企業財務制度的不健全,無法真正了解其真實的經營狀況的難題,從而從根本上消滅了這個問題。
譬如,作為阿里旗下的知名互聯網金融機構,阿里小貸首創了從風險審核到放貸的全程線上模式,將貸前、貸中以及貸后三個環節形成有效聯結,向通常無法在傳統金融渠道獲得貸款的弱勢群體批量發放“金額小、期限短、隨借隨還”的小額貸款,真正做到了普惠金融,造福我國的中小企業。無獨有偶,作為我國2013年的十大互聯網金融企業之一的金電聯行,正是通過大數據的形式,挖掘企業價值,締造企業信用,從而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了信用體系的問題。
不僅僅可以幫助到企業,利用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機構也可以解決針對個人的征信問題。可以說,互聯網金融對大數據的使用,天生具有優勢。互聯網可以在法律和道德所容許的范圍內捕捉信用評估所需要的個人或群體的行為信息,并將這些繁雜的信息提供給大數據作業系統進行處理,完成對個人或群體的信用價值的評估分析,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從這個角度來說,P2P 在對信用大數據的使用方面更有獨特優勢,他既結合了本身的雙面性特點,又充分利用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D1Net評論: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金融公司將高度依賴大數據,沒有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將“無枝可依”,沒有這項能力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很難生存,這正是對大數據之于互聯網金融公司重要性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