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與互聯網、大數據的深度結合上,保險業動作頻頻,不斷加速嘗試“彎道超車”。
1月15日,一直披著神秘面紗的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保信”)正式成立。目前該保險公司間及保險業與其他行業之間信息共享平臺已進入正常營運狀態。
而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監管層針對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首個規范性文件也將于近期出臺,對于跨區瓶頸將有所突破。保監會近日下發《關于促進人身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規范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對人身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發展進行了規范。
大數據平臺初步成形
保險業作為一個歷來以數據為生產資料,以數據、專業人才為特征,以嚴格準則和監管報批核準的金融行業,與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的緊密聯系不言而喻。有業內人士表示:“保險業在大數據和互聯網兩方面的頻頻舉動也意味著保險業在大資管背景下向金融業各板塊"同臺競技"的跑道上邁出了一大步。”
中國保信由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出資,注冊資本20億元,是中國保險行業首家大數據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統一建設、運營和管理保險信息共享平臺。保監會統計信息部原主任吳曉軍任中國保信法人代表。
監管層對中國保信的主要業務概括則是一個統一建設、運營和管理保險信息共享平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采集保險經營管理數據,建立標準化、系統性的數據體系,為保險業發展和監管提供基礎性的網絡和信息服務支持。
這個保險信息共享平臺被業界視為保險業順應“大數據時代”的必經路徑。中國保信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保險業務就是一個數據業務,但一方面長期以來保險業沒有一個完全的數據平臺來服務、匯集行業數據,使得這個行業更加科學和精細化。另一方面,從監管的角度看,亦需要行業的數據來準確計量和判斷行業的風險。中國信保的重要意義在于推動整合和統一各項標準。
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目前原各地分別建立的車險信息平臺已全部移交到中國保信管理,目前正在進行業務對接和數據遷移,預計信披6月底將遷進除北京、上海外的所有平臺信息,集中后的車險信息將成為保險信息共享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將分三步走,一是接受這些平臺,明確產權關系;二是推動全國的數據平臺物理集中,把各省平臺統一到北京來;三是邏輯集中,統一數據標準。”該人士表示。
對于未來信息平臺的功能和定位,上述負責人也明確,將是基于行業的公共數據平臺,面向行業內外來提供服務,同時中國保信不以營利為目的,但未來是要采取有償服務的模式。
而業內人士分析稱,這個平臺可能僅僅是起步,未來保險公司在交易、運營方面都需要平臺,大數據在保險業的應用值得期待。
互聯網保險或突破“區域瓶頸”
2013年,金融業“觸網”可謂風起云涌,互聯網保險也從“大公司開荒、第三方平臺澆水、電商助力”這種簡單模式在向“按需求定制、全產業鏈”的方向進階。
一位險企電商部門負責人向本報透露,監管層針對互聯網保險的態度越來越開放,將于近期出臺的互聯網保險業務方面的規范也將突破保險公司跨區域經營這一問題。
有分析稱,目前保監會關于互聯網保險的監管政策存在諸多“真空地帶”,如跨區域經營是否被打破、異地投保應該由總公司還是分公司服務、全國的客戶應當受哪個地區的監管保護、打折返利等活動是否違規、低門檻的準入方式是否會攪亂市場等等,其中,跨區域經營成為最制約保險網銷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
上述征求意見稿首次定義了互聯網保險業務,即互聯網保險業務是指保險公司通過移動互聯網宣傳和銷售保險產品的業務。人身保險公司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應通過互聯網完成宣傳和銷售流程、確認投保意愿并完成網上支付。
征求意見稿強調,保險公司應以總公司名義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實現集中運營和管理,不得在保監會批準設立分公司的經營區域以外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保險公司通過保險中介機構網站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不得超出合作機構經營區域。
不過,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銷售短期意外險和健康險、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產品,經保監會審批為“網銷專屬產品”的,可以將經營區域擴展至未設立分支機構的法人機構經營范圍。
上述電商部門負責人表示:“征求意見稿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亦為互聯網保險銷售明確了規范和標準,同時也掃清了一些障礙。”